高一文(1) 吴迪
假如没有了妖魔,取来的是否只能是无字经书?
小时候看剧版《西游记》,单纯地喜欢师徒与魑魅魍魉的斗智斗勇,如果你问我,取经之路没有了妖魔,会怎样?我的回答很简单:“那电视剧还有什么意思?”但随着心智的成熟,我的回答可能改变为:那取经之路将是毫无意义的存在,悟空没有资格成为斗战胜佛,唐僧没有理由受封旃檀功德佛,八戒何来净坛使者,沙和尚又何来金身罗汉?出发时,他们是一张白纸,取经之路走到尽头,他们依然是一张白纸,因为他们在此途中什么也没得到,取来的也只是无字经书。
从某一角度来看,促使师徒四人取得真经的其实是妖魔鬼怪,这就好比人生旅途中的高山险水,坎坷曲径,总结起来,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贝多芬由于贫困没能上大学,十七岁患伤寒和天花,二十六岁失去听觉,可他坚决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与命运顽强搏斗,燃起了熊熊的生命之火。逆境不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
就像梁启超所说:“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没有逆境的人生是太过平庸的,没有妖魔的取经之路,走到尽头也找不到真经。
在光滑的冰面上容易摔倒,是因为上面没有坎坷。取来无字经书,是因为取经路上没有妖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