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观摩课的收获
语文组 陈曾曾
上个礼拜,我们语文组的两位教师(我和陈玮玮)有机会去合肥六中三孝口(南)校区参加了为期两天的观摩学习,收获甚丰。归来感触颇多,略叙一二,以与学校各位同仁分享。
我们所到的校区只有高一高二年级在此学习,这个阶段,重的是夯实学科基础和发展个性特长,以“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高三阶段,就要搬至百花井校区,那里可以实施适合高三特点的管理,可以独享安静的教学环境。
4月9号上午,我们在南教学楼三楼教学研究室观摩了三节公开课,授课的分别是合肥六中的刘海波老师(硕士学历)、汤池中学的张媛媛老师(庐江县语文优质课青年教师大奖赛获奖者)以及怀远一中的史娜老师(曾获得蚌埠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这三位老师都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同时也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实力强大,不容小觑。
三位教师对人教版必修4话剧《雷雨》这一课进行同课异构教学。
他们的教学都是可圈可点的,比如说:教学手段很丰富,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适时在教课过程中插入《雷雨》电影片段,扩大自己的课堂容量;在品味戏剧作品中丰富多彩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的时候,他们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选择得都相当新颖。像史娜老师,她就很巧妙地抓住了文中表现人物内心纠结的一个情态“沉吟”(一共4次)和6次感叹“哦”以及这个字后面的标点,这是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不在意,会一带而过,会特别容易忽视的小细节,但是她分析得相当精彩,对人物心理的把握入木三分。细节不容忽视。这是给我的一点启示,选择好一个着力点,窥一斑而见全豹。
不是名校崇拜,我个人更欣赏六中刘老师的教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的问题设置得非常合理,有很多开放性的又紧扣课文主题、紧扣人物性格的提问,对片段选文式教学和全剧式课文的处理手段很高明,同时也特别重视提问的技巧。
他的课堂提问,有复习式的,如让学生概述节选部分的情节(让学生既能复习上节课内容又方便导入新课),又有很多围绕教材重难点的启发式提问,如:如果你是鲁侍萍,见到了多年前抛弃自己,让自己受了很多苦的恋人,你会怎么做?见到周朴园,鲁侍萍有哪些表现?她的话,除了表面意思,她的言外意(即潜台词,戏剧教学的本质就包含了要注重揣摩潜台词)?鲁侍萍有没有对她和周朴园的感情进行试探?表现在何处?分析那些表现鲁侍萍对周朴园绝望之情的台词和舞台说明等等等等,这些问题提得都很恰当、及时,当学生思考问题处在平静状态的时候,他会用提问来制造悬念,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思维处于疑惑不解的时候,他会用提问去引导,指明思维方向;当学生的思维在“爬坡”欲上而乏力的时候,他会用提问去巧妙点拨,以减小难度,鼓励孩子们的信心。
还有很多应变式的提问。学生回答问题,会有错误,这个时候,他不是简单地否定学生,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也不是过早地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代替他们的思维。而是针对他们,随机应变地做出引导,把学生的思维慢慢地带到正确的思路上来。说到这里,我有必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时候上课,学生回答不上来,或是答错了,我就会很着急,忙不迭地把正确答案塞给他们,我想,每当这个时候,孩子们肯定会很无奈,被强制剥夺了思考的权利。
总的来说,这一课是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们完成了对鲁侍萍的性格由单纯到成熟的转变过程的了解。不只是我,参与听评课的老师都一致肯定了这是很成功的一节课。
能达到这样的高度,我想,这不是刘老师一个人的成绩,是他们的语文教研组、备课组大家共同的心血,跟他们平时下的功夫是分不开的。第一天我有幸和他们学校语文学科主任杨国荣老师交流了一个多小时,了解了一些六中的备课管理方法:
1、教师公开课,每个学期至少一节,王勇校长每学期也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老师们进行地理学科的示范教学。“身教胜于言教”,在校长的带动下,大家对这个活动的参与热情都很高。
2、开学前两周,每位教师要完成10节的听课任务。
3、省市校级优质课比赛,采取自愿而非强制的手段,鼓励新老教师都参加,然后再在年级内,同级同阶段评比。如果不参加的话,没有任何人会非议你,但是大家,尤其是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老师,看着别人拿了一个又一个证明自己实力的烫金的大红证书,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自己比别人落后很多,那种心理落差会激发大家不能再原地踏步。
4、备课。他们采取的是提前集体备课。如高一暑假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由各教研组带着本组老师采取暑期封闭式备课,集中把高二年级的课程提前打磨。教学任务指定到每个人,在封闭式备课前,所有老师就已经对下一个学期要教授的每篇课文,有了自己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同步练习及相关的备课资料。在封闭备课时,各个学科分组讨论,集体磨课,每个人为每一课提供一份教案,再把这些教案进行修正,把最精彩的地方提炼出来,再打磨,最后形成一份比较完善的,集众人之所长的备课材料。用这种方法保证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
所以,那天六中老师的一节公开课,实际上是他们整组老师的公开课。可以说,每一份教案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位老师又在授课的过程中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将它演绎出来。
老师教得精彩,他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精彩。如:当鲁侍萍认识到周朴园跟自己是完完全全两样的人的时候,那种痛心、失望甚至是绝望。那段台词,是分角色朗读的。
学生的朗诵水平很高。学生们在读的时候,表情我是看不到的,因为我坐在他们的后方,但是能听出他们对感情的把握,对人物的情绪变化的表现真的很出色,例如周朴园的那种虚伪、绝情,鲁侍萍有些话语那种声泪俱下, 那种喃喃自语和某些地方的灵魂独白,把握得太好了,简直让人拍案叫绝。
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表达能力、对文中人物心理的分析也相当棒,我跟他们学校的老师交流了一下,才知道这也是有原因的。他们学校有很多个学生社团,在每个周三下午用三节课的时间进行社团活动,有民乐队社团、美语思维社团、英国文学与戏剧社团等,很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当然了,还有个话剧社团,课本内的戏剧名篇《哈姆雷特》《窦娥冤》《雷雨》《鸿门宴》以及课外的一些选文,全都在活动中训练彩排过,表演过,还经常有朗诵比赛、话剧演出。这些对他们的语言训练很有帮助。
再一个,就是他们学校很重视阅读,重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开拓视野,我觉得这是很有必要的。语文学习就是要多看闲书,很多有成就的人在青少年时期也是博览群书,各个学科的知识都有所涉猎的,因而视野比较开阔。有人说了,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堂,七分得益于课外。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到5倍,才能形成语文能力。
现在小孩子们的作文,用词用句,举的例子,有文采的很少,能不写错别字、没有语病就已经很不错了,还有的文章,很矫情很煽情,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在里面。最大的原因,还是书读得太少了,没有阅读,他们写作没素材、生活没色彩、情感没共鸣、有主见没思想。这就很需要我们给他们创设这样一个环境,给他们多读书读好书的机会。
六中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做法是这样的:先做一个问卷调查,问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在哪儿,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希望获得哪方面的知识。做了问卷后,再由组内老师选定篇目编写一本阅读教材,供学生在每周的阅读课上学习。每篇还设置一些问题,供他们思考,寒暑假也不闲着,也有一两本文集,引领他们进行广泛地阅读积累,撰写读书笔记与心得。所以每学期开学,老师们都能够收到一篇又一篇文质兼美的读书笔记。
我们老师自己也要读,语文教师在学校里应该是最有“文”气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不仅自己能提高自己的修养,还能使课堂充满华彩、充满灵气。可以多读一些教育专著,学校定期每人发一本,或是拟个书单,自己去买,或是我们工作室的成员之间互相推荐好书,给一定的时间学习,再谈谈自己的收获和看法。
上次我们“九思”工作室开例会,有个老师的做法我觉得很不错,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语文自习的时候,给学生放一些古代典籍、中国历史的讲解视频,像钱文忠的《弟子规》,马骏的《孙子兵法》等,当然不拘这些,什么《人类消失后的世界》《每张世界名画背后的故事》,无论医学、文化、生物、经济、军事,各方面都可以。
当然,他们提高学生素养的手段不只开设阅读课,还有一些选修课程,要修学分的。书法、绘画、插花、摄影等,18个学分。每个学科2分,每学期必选5门,其他自选。学习时间定在6月15至7月初,有测试。当同省的各个学校还在为期末考试加班加点,马不停蹄的时候,他们的兴趣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为我们描绘的晚春时节郊游图,让孩子们十分向往,而六中就把这个图景变成了现实。他们在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或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有一个短期的修学旅行。“修”,是修身养性的意思。或是到皖南一带,或是到江东地区,甚至是去国外。这样何愁语言表达,情感表达没有真情实感?
这个百年名校是真正地把素质教育,把发展个性特长落到了实处。这次学习,让我看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他们的很多方法,对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有启发的,用合肥市中学语文教研员陈明杰主任的话说:语文教学永远在路上。我们的语文是教无止境,也是学无止境的。
(王萍老师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