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组 陈云丰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能源也成为考试中的热点。“合肥一模”地理试卷中,有关能源问题所占分值就较大,其中,选择题中第7、8题,第13、14题,综合题第23题中第(2)小题,第24题,共38分;涉及的能源问题有风能的分布、水能的开发、皖电东送等。
一、能源在教材中的位置及《考试说明》中的描述
《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的能源资源的开发和第五章第一节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的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都与能源问题有关。《考试说明》中考试范围部分也作了相应要求, 分别是“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二、我国能源现状及产生的问题
1.能源储量人均占有率低
中国煤炭储量全球排名第三,占世界储量的约12%;水资源丰富,水能全球第一,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原油和天然气储量相对较少,分别占2.4%和1.2%。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人均占有率不高: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相当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能源缺口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资源意识”。
2.能源分布不均
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我国太阳能分布最丰富的地区在青藏高原西部,仅次于撒哈拉沙漠地区,居世界第二,我国西北部干旱地区太阳能也较丰富。中国风力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三北”和沿海地区。
我国能源消费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
3.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0.4%,石油占19.7%,水电占5.9%,天然气占3.3%,核能占0.7%。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28.6%,石油占35.6%,水电占6.4%,天然气占23.8%,核能占5.6%,可以看出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煤炭消费比重过大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4.能源进口单一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3年能源进口量约合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进口3.3亿吨,增长13.4%;石油进口3.2亿吨,增长3.4%;天然气进口527亿立方米,增长25.2%。煤炭进口达290亿美元,石油进口达2515亿美元,天然气进口达148亿美元。
截至2013年底,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提高到58.4%、30%,分别比2012年提高0.6和3.1个百分点。自1993年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石油进口数量和花费占进口能源的绝大多数。
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路径是通过海上运输经马六甲海峡回国,由此形成高度依赖马六甲海峡的“马六甲困局”。
三、应对的措施
1.加大勘探和开采力度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通报称,2013年全省共安排地质勘查经费5.6亿元,批准立项找矿项目95个,验收往年地质勘查项目75个,新增煤炭资源量30.88亿吨。
早在2012年5月中国首座自主设计深海钻井平台在南海油气开钻了。这是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出资60亿元订购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我国南海油气资源极为丰富,整个南海盆地群石油地质资源量约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约为16万亿立方米,占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其中70%蕴藏于153.7万平方公里的深海区域。
加大勘探和开采力度,减少能源对外依存度,增大能源储备,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的措施之一。
2.加大技术创新,寻找可替代能源,增加新能源比例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
太阳能分布主要受纬度(太阳高度角)、海拔、天气等因素的影响。2013年7月5日19时27分,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一期10兆瓦工程顺利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向商业化运行迈出了坚实步伐。
风能分布受地面摩擦力和天气气候因素影响。目前风能开发较多的是沿海地区,这里不仅有丰富的风能资源也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增加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矿物能源特别是煤炭的使用可有效的减轻我国目前面临的严峻的大气环境问题,缓解能源紧张的压力。
3.进口多元化
为增加油气进口量和减少对马六甲海峡运输通道的依赖,我国已经建设了西北、西南、东北、海上四大油气进口战略通道,其中包括西北的中哈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东北的中俄原油管道,西南的中缅原油和中缅天然气两条管道。大陆上三个方向的管道运输与海上航运一起,形成了中国油气进口的四大战略通道。2013年7月5日,中国和巴基斯坦正式宣布将以修建铁路、公路等运输通道的形式,建立一条“中巴经济走廊”。这条经济走廊的建立也将成为我国第五条能源通道。
中国进口石油总量的80%一度要经过马六甲海峡,给能源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继续推进能源进口多元化,将大大降低能源进口存在的风险。
4.能源跨区域调配
能源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市场不统一,是导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我国实施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大型跨区域工程,跨区域调配对输出区和输入区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如“合肥一模”中涉及的“皖电东送”,对我省淮南地区有利于煤炭优势转化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发展。同时,开发不当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需尽量避免。对输入区长三角来说,可带来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减轻大气污染,缓解运煤带来的交通压力等积极影响。
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安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我国能源正向着高效节能、环保安全、结构合理、多元发展的健康方向发展。
能源问题与民生息息相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几年虽然安徽高考试卷没有明显涉及,但根据它在教材中的位置和《考试说明》中的明确要求,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谭永胜老师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