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校区历史组 李铁柱
2018年高考文综全国Ⅰ卷历史试题,紧扣《考试大纲》要求,重点考察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整体较为平稳。试卷整体难度适中偏易,与往年全国Ⅰ卷一脉相承,稳中有变,变中突新。下面就今年高考全国Ⅰ卷试题作一简单分析。
一、增强能力考查,深化内容改革
1.增强基础性,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2018年全国历史试题继续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杜绝偏题和繁难试题,这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优化教学内容。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高考强调的“必备知识”,并不是进行单纯知识点的考查,而是将“必备知识”置于广阔、丰富的情境中,与能力、素养等紧密联系,考查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必备知识的掌握程度。高考试题不仅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能力更在于培育学生支撑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的能力,重点考查独立思考、语言组织、逻辑推理和分析综合等关键能力。比如今年客观题考查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政治)、民营手工业(经济)、朝贡体系(对外)、甲午中日战争(外交近代化)、五四运动、新中国基本外交政策、一五计划、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工业革命、第三世界等;主观题第41题考查宋代乡约制度、清末乡镇自治及新中国基层民主建设,聚焦古代到当代的基层社会治理。这些知识点之间有内在的关联性,要求学生把握历史发展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关注时政,在运用基本知识解题过程中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运用能力。
2.增强综合性,考查学生综合素质。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遵循中外关联的设计,对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进行分层、综合的考查。试卷渗透着对核心素养的考查,涉及家国情怀、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如(全国Ⅰ卷 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大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3.增强实用性,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2018年全国Ⅰ卷历史试题把考试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等时代热点紧密结合,以时事热点为引子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解一道题”走向“解决问题”。
如(全国Ⅰ卷 27)《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4.增强探究开放性,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放思维
创新意识是高考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采取多种形式、多角度设问和开放性的材料,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放思维。如全国I卷的42题,学生可从多个角度入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类开放性试题,一直推动着中学历史教学的进步,引导着师生在求真和创新的道路上前行。
二.设问情境多元,设计凸显灵活
1.以材料形式的多样性考查能力培养的灵活性。
利用文字、表格、漫画等形式设置问题情境,考查学生面对各种类型材料的发现、分析、理解等能力。 文字史料是命题的常规材料,即使是纯文字材料,也呈现出形式的多样性。一是呈现出考察文化史用科技材料和政治材料的趋势。例如Ⅰ卷24题引用《墨子》关于科技成就的记载。二是呈现出学科交叉、各科知识综合运用考查历史学科素养的趋势。例如42题关于资本主义殖民扩张,以文学作品片段进行探究。
2.对史学研究方法的考查有创新。
34题从学术研究的视角切入,列举了“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自然条件。但是,题目考查的重点并不是工业革命的这些条件,而是从不断拓展研究视角的角度,得出研究成果趋于全面的结论,落点是史学研究方法和规律的考查。
3.非选择题呈现“综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特点。
试题围绕一个主干知识运用古今贯通或中外比较的手段,考查主干知识的演变和阶段特征,具有较强综合性。I卷41题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从古代乡约制度到近代地方自治观念再到今天的基层民主建设,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归纳能力。2018年继续采用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与去年相比,开放性试题突破了“自拟论题”式的设问,问题导向更加灵活。
(栾宜斌老师 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