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卓越(6) 何嘉诚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我读出杜甫的高迈心志。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让我读出诗人生活的颠沛流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让我读出杜甫的爱国情怀。
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代大诗人杜甫生于唐朝最繁荣的时候,死于唐代最动荡的年代。他见证了唐代的兴衰,如唐代一样命运多舛。
他自小好学,“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小时家境殷实,擅长舞文弄墨。可是世事终是不如人意,中年时期的杜甫,遭受了许多磨难。他想入朝为官,却不断受阻,朝廷并不重用。他客居长安数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于长安。夔州时期的杜甫更是如此,这是他思想历程的一大转折点,那时的杜甫进一步表现出自己的忧国忧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便是出自夔州时期的心潮涌荡。
我读杜诗,总会哀叹诗人生活的艰辛,以及艰辛生活背后国家的艰难。长安在安史叛军的野蛮蹂躏下,繁华不再。《哀江头》、《春望》等伤心至极的诗篇,感动着我伴着诗人忧国忧民。
大诗人李白、王维与杜甫生活在同一时期,诗歌风格却大不相同。也许因为李白生于盛唐,潇洒自由,大气澎湃。王维相较杜甫而言,官运更盛,诗篇大多描绘山水田园。这些人也能牵扯着我同诗人一起共喜共乐,或惬意或洒脱,但都不及诗史的爱国情怀动我之深。在现当代,仍有许多传承杜甫精神的爱国诗人。如郭沫若、闻一多、柳亚子、秋瑾、余光中等,他们在国家动荡时的悲歌、在两岸冰释前的吟唱,都像是让我饮下一杯港式奶茶,苦在口中,暖在心里。
时隔千年,杜甫情怀愈显其真其诚。杜甫用他宽广的胸襟诠释一种责任与伟大,纵使“吾庐独破”也要“大庇天下寒士”。这就是杜甫,一个从未褪色的伟大诗人。而我们也要同他一样,“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将无悔的青春奉献祖国,将满腔的热忱洒向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