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组 郑 利
现在高考越来越注重能力的考查,而不再是单纯考查课本知识的识记。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过程中,由于课程的信息量骤然增加,使复习难度加大,很多学生在一轮复习阶段由于复习不得法而导致基础知识还依然有欠缺,能力也没得到相应的提升,学习成绩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使二、三轮复习步履维艰,最终导致高考成绩很不乐观。因而如何根据高考要求,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成为摆在我们生物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本人在此略谈自己在一轮复习过程中粗浅的做法和体会,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夯实基础,不留死角,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是一轮复习的基本策略,忌一轮做二轮的事,二轮做一轮的事,一轮、二轮不分,一轮复习是基础、是根本,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不能本末倒置,混乱不堪。
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永远是不变的应试策略,在第一轮的复习中首先要过好基础知识关。作为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按章节捋清知识点,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融会贯通,再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拓展,帮助学生织一张密密麻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把准确、深刻、系统、熟练、灵活作为目标。即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准确把握有关公式、定律、原理、生理过程的条件、功能和适用范围;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应用模式;系统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教参,以大多学生己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复习内容要细而全,根据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复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
教师要制定一个科学的复习计划,计划中注意体现以下几个方面:时间分配上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重难点要突破,必须向重点章节倾斜,如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等章节;教学分层,既要培优又要辅差;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计划相配套,详细列出每周的复习任务和进度;适当调整,强化每班学生的薄弱环节;确定模拟测试的时间、次数和分层辅导的安排;选好模拟练习题、训练学生解题能力;做好学生的分析总结工作等。
作为学生,在一轮复习中更要做到以本为本,全面撒网,循序渐进,稳步提升。可在以下十个方面下功夫,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①分层次阅读教材:首先是泛读即通读课本,在读的过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用笔画下来。然后是精读: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知识海洋、实验等。最后是跳读:重难点章节,自己薄弱或者掌握不牢的章节要多读。
②背:重要生物学概念、生理作用、生理过程、实验原理、方法等要背熟,且记忆要不断重复,老师强调的重点知识点更要加深记忆。
③记:每节复习课,都要认真记笔记,最好是详细笔记,虽然课堂上要累一点,但不要嫌麻烦,笔记的作用很大,可帮你掌握每节课的复习提纲和重难点,便于以后自己复习。尤为重要的是生物学科中的许多特例还要重点标记并加以记忆。我们平时的复习往往更多的关注生命活动规律的普遍性,而忽视了特殊性,这样做题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失分,特别是选择题部分。
④默:对生物学中的一些名词概念、结论性语句要经常默写,以确保准确无误,只有写对了才是真正的会了,由此让学生学会用生物学语言规范答题。
⑤练:优选题目,举一反三,联系课本去归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做题的目的是为了检验看书,背书的效果。做题不是目的,掌握基础知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思维能力是核心)才是目的。
⑥问:自己不会的知识点,不会做的题目,特别是老师讲过自己仍然不会的题目一定要及时问老师,弄懂为止;自己在看书的过程中,还要做到多问问自己,给自己提问题,并尝试用规范的语言作答,做到“五个W”,
Who—→谁或什么结构
What—→发生了什么变化或有什么?
When—→什么时间或什么顺序
Where—→在什么场所或结构中发生的
Why—→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如果大家在复习、做题的过程中,经常将这五个W连起来思考,对所谓“万变不离其宗”的变通式训练题就不会束手无策,会大大降低出错率。
⑦忆:阅读目录,把握整体。目录是全书的缩影和提纲,读目录有利于学生把握全书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可在睡前对目录,对考纲进行知识点复述(追忆)。
⑧比:将课本上的一些重要的易混淆的知识点、重要概念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弄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做到心中有数。如真核和原核生物的结构,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区别,四大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细胞膜、细胞核、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物质跨膜运输与非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酶、激素、蛋白质、脂质、核酸、维生素的本质与合成场所,激素、神经递质、抗体、淋巴因子、酶的功能,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总光合速率与净光合速率的指标,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特点和意义,转录、DNA复制、和翻译的条件和特点,三种可遗传变异的区分、结果和意义,不同育种方式的优缺点,启动子、终止子与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的区别,密码子与反密码子、外显子与内含子,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种群的特征与群落的特征,植物的激素调节与动物的激素调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的过程和意义等等。总之在比较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做到举一反三。
⑨联:联系实际,适当关注热点(干细胞、SARS、禽流感、非典、健康、癌症的治疗、生态农业、环保等)。每年高考真题很多都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考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因而在一轮复习过程中要注重教材中相应知识点与生活、生产上的联系。
⑩提:一要提高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在思想上要提高认识;二要对考纲中应用层次的知识点加以巩固提升,通过适当的训练,进一步的思考,挖掘出教材中更深层次的知识点;三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包括良好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题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述能力(用准确的生物学语言表述答案)、评价实验设计和纠错能力等;四要提高对教材中实验部分的重视程度,要弄懂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材料,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会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结论,能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现象,同时还要熟悉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从而培养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高考形势;五要提升自己的应试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答题能力,包括审题能力(理解题意与要求)、联想能力(追忆课本相关知识)、运用能力(推理、判断、分析、应变、迁移、综合)、表达能力(借用课本相关语言,要有因有果,说理清楚,要说到点子上)等,学会从课本中寻找答案。
最后一轮复习的过程归纳起来就是六个字:读、讲、练、测、评、补。
(1)读:读课本,掌握基础知识。
(2)讲:梳理知识,形成网络,提炼生物思想和方法,理清基本题型,讲清解题方法。
(3)练:精选习题,学生训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如限时作业(教学案):每天25—30分钟,一般可选择10道单选题、2—3道多选题、2—3道非选题,在练习上打上日期和完成的时间。
(4)测:进行单元测试,定时练习,查漏补缺。如周练、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等:考试时间70分钟,题型、题量与高考同。
(5)评:全批全改、统计问题、课堂讲评。
(6)补:及时纠错、矫正练习、二次过关。对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学生一定要抓好错误钉正,错题再测的工作,以提高复习的实际效果。
总之,要想取得喜人的一轮复习效果,既需要教师的科学教学方法,对教材的全面挖掘与讲解,又需要学生的端正学习态度,再加上一种平和的心态,一份合理的计划(计划完成与否,要进行分析总结,或适当调整),并持之以恒。教师的讲、测、评与学生的读、练、补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并最终取得高考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