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访学纪行
英语组 张鑫
2014年暑期,受学校指派,我有幸参加了赴新西兰中小学工作及交流访问的AFS项目,和来自全国省级示范高中的另外13名教师,一起来到南半球的“人间天堂”——新西兰。
新西兰是南太平洋一个发达的农牧业国家,居民多数为英裔移民,少数为土著的毛利人。由于历史的原因,新西兰的教育一度完全是英国式的翻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西兰的教育融进了不少美国和环太平洋国家的先进元素。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新西兰的教育又进行了一次大变革,呈现综合化、生活化,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等特点。
新西兰实行8年制小学教育,孩子过了5岁生日后的第二天开始上学,其中5~11岁在初级小学(Primary School)读六年,12~13岁在中级小学(Intermediate School)读两年。小学一般不分科,由一名专职老师(Homeroom Teacher,类似于中国的班主任)负责一个班的孩子所有科目的教学,学校每年会重新分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与更多的同学相处。小学毕业后,孩子们会进入高中(High School)进行为期四年的分科教育及职业教育,在这四年里会开设很多生活技能课。他们可以学习各种语言,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技能课、活动课,如手工、木工、电气焊工、摄影、烹饪、缝纫、建筑设计等,也可以到工厂或农场参观,扮演消防员、警察、律师、面包师等角色体验生活,或是组织义卖活动来培养爱心和体会生活艰辛。这一点很有特色,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再然后,大学教育跟中国一样大部分是四年制,但宽进严出的体制还是让很多大学生“亚历山大”。在新西兰,越是社会地位高的职业,大学本科所花的时间就越长。这其中最好的职业是兽医,本科毕业需要8年时间,因为新西兰人热爱动物如同家人一般,视动物为上帝的礼物。
我被分在距离奥克兰150公里的一个小城镇 ——Bay of Plenty,也叫丰盛湾。我所工作的学校是一个名为Ohope Beach School 的农场小学,有300多名5~12岁的学生,有14个教室。老师固定教室,学生跑班上课。每个班级老师是1+3型配置,即一名身兼班主任同时负责好几门课的专职老师,三名负责分层教学和看护学生的辅助教师。老师们除了公用的Staffroom休息室外,基本上都在所负责班级的教室里办公。环顾教室四周,墙上挂满了学生的各种美术和手工作品,教室的角落里摆满了图书、作业本及学习用具,教室后面有几台电脑,供学生和老师使用,学生的桌椅只占据教室的一侧,学生需要写字的时候才会坐在这里,其余的时间,孩子们围着教室席地而坐,也有趴着、跪着、躺着听课的。看上去新西兰的小学更像中国的幼儿园,学习氛围更为自然,不拘泥于形式,也更贴近孩子们的天性。
新西兰坚持分层教学,没有专门的残疾人学校,所以学校能看到一些聋哑孩子、坐轮椅的孩子以及智弱智障的孩子,庆幸的是他们在这里像正常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学习生活,不会有任何人歧视和欺负他们,反而会经常帮助他们。另外每年级每班级学生参差不齐,拿我所授的六年级来说,班里一共28名学生,但是有6名九岁学生,10名十岁学生,12名十一岁学生,所有公共课都是一起上,但理科知识相对复杂,老师在小组活动时特地为学困生细致讲解直至他们理解,而学优生就可以在电脑上直接做题进行阶段考核了。
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是周一到周五上午9:00上学,下午2:30放学,有时星期三还会去附近的Intermediate School和High School等学校参观交流。双休日大部分由家长安排参加一些橄榄球、曲棍球、健身操、滑板等体育活动,也有的参加乐器和舞蹈的训练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尽情享受学习之外的乐趣。所以看到一群群孩子围成一圈做游戏或兴趣盎然地做各式手工,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每天背着只装有饭盒或玩具的书包去上学又回家时,我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我所在的Ohope Beach School没有教科书,课程计划由同一年级若干教师在学期开始前统一设计,课程内容则是选择与孩子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善用启发式教学,当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时,老师一般不直接给出答案,总是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老师讲课的时候,学生们也可以随便提问,中断老师的教学,而老师总是能耐心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并且对学生任何不合常理的提问或回答都给予肯定,竖起大拇指进行表扬和鼓励“You’re a good boy/gir!”“Well done!”“Great!”等,从不随意训斥学生,不用各种边边框框限制学生,任学生自由发挥,鼓励创新。家庭作业极少,由学校统一印给学生,一周或两周上交,并要在Show Time课汇报一次,或是做个科学小实验,或是做个手工绘画作品,而且不管你展示的是什么作品,大家都会给予热烈掌声,所以孩子们最喜欢Show Time课。但老师会督促学生从学校借书回家阅读,新西兰的中小学非常重视阅读教学,规定学生每周的阅读量并要求家长监督配合,与孩子一起阅读、讨论和分享阅读心得。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孩子拿回去的书也越来越厚,难度也随之增加,然后老师与家长更多地鼓励独立阅读。他们将阅读视作语言学习的最好途径,认为阅读能力是学习其它科目的基础。新西兰重视语言学习,尤其是阅读能力培养。
北半球的暑假正好是南半球的冬天,新西兰的气温在摄氏零度左右,加上户外时间多,所以我每天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但我很奇怪的是,新西兰的中小学生几乎都很耐冻,大冬天到处能看到打赤脚的、穿短袖短衫薄外套的娃们。问他们冷吗,他们都流着鼻涕直点头。后来得知,新西兰中小学强调吃苦教育,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多受点罪才会长得结实,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身体免疫力,所以后来看到大冬天很多孩子和父母一起冬泳,虽然全身起鸡皮疙瘩,可也不得不佩服这种“变态”的教育方式,总比温室里养出的“小公主”和“小王子”强壮得多。我所在的Ohope Beach School里的学生很少攀比炫耀,破洞裤子,破鞋子照样穿,他们平时不穿鞋,只有上足球课才会穿上鞋子。不管做得好不好,孩子们听得最多的都是鼓励和赞扬声,学校也会定期表扬一些好人好事并颁发奖状,残疾学生也不例外。
在新西兰,老师几乎不会打骂学生,除非是原则性的问题。有一次在操场上两学生矛盾升级推推搡搡,许多学生围观,这时并非该班老师的一名老师出面大声训斥:“我们学校怎么会有像你们这样的学生,你们为学校做了什么大贡献了吗?”然后他们就羞愧地散开了。总之,学校及班级荣誉感、个人使命感很早就灌输在他们的思想里。
小学教育强调要有始有终,教室上课再怎么乱,放学后都会归于原位。记得刚开始我教他们剪纸,一地的碎纸屑粘在地毯上,吃午饭时我正愁该如何清理,谁知一回到教室整洁如初,你能想象到20几个孩子忙活成一团蹲着趴着捡纸屑,顿时惊喜加震撼。
根据校长的安排,我每天还要去不同的班级听课,有时跟随学生外出到附近的礼堂上舞蹈课(Jump Jam),有时跟随学生到兄弟学校参加橄榄球或曲棍球等比赛,充分感受到新西兰学校活动的丰富多彩。就是学会玩,在玩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分享,学会互帮互助,学会倾听,所以他们很愿意上学,上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轻松幸福的事。另外学校每周五下午举办如沙滩接力、拔河、跳绳等体育竞赛,会邀请家长来观看助威,高年级孩子组织管理计分并照顾低年级的孩子,比赛没有绝对的规则,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及健康是最重要的,而竞争是非常非常次要的。
听一个星期课后,我开始上课普及中国文化和汉语。第一节课我安排了自我介绍,展示了一张世界地图,点出南半球的新西兰,并告诉他们在遥远的北半球有个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的文明古国——中国时,他们张大了嘴巴惊呼:“so big!”当我告诉他们地图上形似大公鸡的中国人口已经达到14亿时,他们更是直摇头难以相信,要知道国土面积为27万平方公里的新西兰,与英国、日本差不多大,总人口(包括全世界移民)却只有四百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最地广人稀的国家。我从国内带过去一张中国地图,在上面圈出了我的家乡安徽六安,盛产茶叶——六安瓜片,带去了家人旅游的照片并做一一介绍。孩子们饶有兴趣提出各种奇特问题,比如看到天安门广场及长城时,他们问我长城有多长,需要爬多久才能爬完;天安门广场有多大,能不能在那儿放羊等问题。我还带去了学校、同事和学生们的照片及课表,告诉他们中国的中小学班级人数,学校的教学楼栋数,告诉他们中国学生放学后会有很多作业要写,他们都好奇而又惊讶地聆听着,感受着,畅想着。
传播文化是AFS项目的重要内涵,课堂汉语的教学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来进行的。例如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传统食品,教学生使用筷子,教他们折纸,制作生日贺卡并用中文写祝福语,制作自己的小名片,并送给他们中文名字,如大、小、天、帅、美、丽、花等等。我用从中国带过去的幼儿双语识字卡片、贴画、贴纸、彩色卡片纸以及编手链的绳子和筷子等辅助教具,设计了很多依附于某个主题的教学活动。比如用幼儿双语识字卡片教1—10的中文数字,上面有鲜艳的水果数目、英文单词拼写,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彩色卡片纸教孩子们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剪纸,孩子们剪了红双喜还要求带回家送给父母;用编手链的绳子教孩子们学习颜色,让学生一目了然。每节课的时间或是半小时或是一小时,有时还会做些关于中国文化的小游戏,他们叫做“Amazing Race”,课堂气氛很好,和中国学生相比,外国学生更喜欢“动态”的表演,而不是“静态”的默写。学校食品课上,我教孩子们包中国的饺子。孩子们对我带过去的一根擀面杖爱不释手,纷纷要求亲自尝试擀饺子皮。因新西兰生产土豆和胡萝卜,他们强烈要求我包胡萝卜肉馅儿的饺子。第一次尝试这种口味我也好奇加兴奋,不过后来证明成功了,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yummy(好吃)。我还多包了一些饺子送给学校的其他老师做午餐,得到大家一致表扬。虽然我也是第一次做,但是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的赞扬让我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很累但非常开心!
教育一词,在英语中有“抚育、自身成长”的意思,在汉语中有“引导、唤醒”的意味。新西兰之行的访学工作是短暂的,但这里的教育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要努力让我们的学校成为求知的乐园、成长的沃土以及道德养成的摇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图7 给学生们传授中国国粹--京剧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