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十二期>教研阵地

花样的语文

 

语文组    闫俊

 

花开花谢,冬夏交接。当前的中国教育改革在时代春风的吹拂下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各种教育教学的理念、价值、形式、方法等等新名词新理论,就像大自然的万象更迭一样,正所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令人应接不暇,优劣难辨,热闹极矣。

  诚然,没有旧有的批判,就没有未来的创新。没有变革,就绝无进步。万事莫不如此,教育 —— 一项塑造国民灵魂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自然更是如此。正因此,每一次新理念的提出,每一次新价值的确立,每一次新模式的诞生,都能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欢欣鼓舞。我们深知,每一个闪光的细节,都饱含着我们卓越优秀的同仁所付出的艰辛的汗水和不凡的智慧。他们的劳动确实解决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很多难题,解答了很多教育工作者心中的迷茫与困惑,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这其中,既有思想指导方面的,也有教学操作层面的。热情的掌声应该送给他们。

  就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来说,我们固然急需批判的武器,但显而易见也需要武器的批判。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堂更加民主化、人文化、审美化,教学氛围更加和谐活泼。相比较传统模式,现在的语文教学更加侧重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改革初现成果,功绩无人抹杀。同时,为了巩固并完全实现这一目标[注1],语文战线的同仁们更是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出浑身的解数,争奇斗艳,异彩纷呈,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别样的花样语文。本文试就花样语文的利与弊做一些探讨。

  一、教材花样

  语文新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与以往全国一刀切的情形相比,自然是一个明显进步。以人教版[注2]为例,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必修共有5册,选修共有16种[注3]可备选择。一方面,教材本身呈现多元化特征,人文性、审美性、情趣性日益突出,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的选择空间。但是另一方面,面对新课程,教师们的迷茫与困惑也似乎越来越多了。表现在:1、必修课本篇目繁多[注4],教学任务重。精讲篇目多了,课时上无法保证。一味粗讲,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则又难以保证教学效果。2、选修课本16种,选什么,选多少,怎么教,在我所了解的范围内,可以说老师们都普遍地感到无所适从。可以说,越是紧跟高考的学校,越是感到普遍的迷惘。对于选修课程,如果不上,那么,选修教材饱含这么多人的智慧结晶、汗水付出,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浪费。如果上,那么,师资力量[注5]的问题,统筹安排的问题,都会接踵而来。3、在高考制度尚没有根本性变革的今天,高考的介入,还会继续使必修与选修教材上不上、怎么上的问题更加复杂化。

  可以预测的是,选修教材越来越趋向于只是一个摆设、点缀罢了,地位比较尴尬。简言之,新课程教材丰富有余,简约不足。我认为今后课程改革可以在教材的简约性上再多花一点气力,从而消除教材的繁多带给人们的目迷五色无所适从之感。这本身也体现了一种经济务实的科学态度。

  二、过程花样

  具体来说,我们对新课改到底理解到什么程度,归根到底还是通过教学的实际过程来体现的。为了打造新课堂,我们对教学的过程予以若干细化,这样便形成了若干环节。很多老师的课堂课前预习、预习检查、导入新课、解释课题、浏览课文、整体感知、局部精讲、课后延伸、作业布置等诸多环节一个不缺,而且这里面还往往会穿插两次讨论、两次探究、两次活动等等。这样的教学过程不可不谓花样。

  应该说,追求教学过程的环环相扣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环节设置得是否合理,衔接得是否紧凑,运用得是否灵活也理应在考虑的范围之内。以课堂提问为例,适时合理的提问,当然有助于师生互动,有助于对学生能力、思维的培养。但是有这样一种倾向值得注意,就是很多教师无论难易,一概把教学中的难点和疑点提交到课堂上发问,问题太易是在浪费学生的智慧,问题太难则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这样的提问还有存在的意义吗?所以,教学环节未必花样越多越好。反而有时候过多的教学环节可能会使课堂变得繁冗拖沓,而且教师也不大可能把每一个环节讲清讲透。也有人说,我教学环节虽多,但衔接也是很紧凑的嘛。那么,如此一环扣一环的学习方式,考虑过学生的接受能力吗?我们常常看到,课堂上一个学生的陈述,充满着动人的灵性与闪光的智慧,饱含着他深刻的思考与切身的体验,但是由于他的回答可能会影响后面环节的推展,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人为的甚至粗暴的掐断了,殊为憾事。

  由此我想,追求课堂教学的整体统一无可非议。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不应该仅仅只表现在众多教学环节的相连相扣,这样的理解太狭隘。我想一节课只要不芜蔓松散即是完整。只有对课堂的完整性作如是理解,方能给教学释放更多的自由空间。教材是死的,学生是活的。课堂上的45分钟是有限的,但是成功的教学活动所展示出来的艺术魅力是无限的,那种直抵学生心灵的力量更是持久而历久弥新而无穷无尽的。有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课堂教学演绎为一个短章甚或断章呢?

  教学活动毕竟不是电脑编程,繁荣的环节会影响教师自由地发挥,何谈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又何谈课堂教学的突破创新?死守着课堂教学的诸多环节,死守着课堂教学的所谓完整,死守着所谓的教学模式,甚至以为这就是新课改,这就是新课改的精华,那是多么可悲!

  那些课堂上耐人回味的灵光乍现的精彩片段可能再也一去不复返,因为,我们诸多繁冗的教学环节早已事先作了限制和预设!

  我们须知,课堂教学唯一不变的特性就是它的动态变化。不必拘泥于那些限定的若干环节而同样能够把一节课组织好,这不正是一个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生动体现吗?

  三、方法花样

  新课程,新课堂;新教材,新教法。知识的传授是一项艺术。同样的课程内容,不同的教师执教,效果却迥然有别,这说明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至关重要。纵观当代语文课堂,教法多样,新颖活泼,形象直观,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一支粉笔一张嘴”单一乏味的教学形式,受到学生们广泛的欢迎。约略说来,新课堂的新教法体现在如下方面:1、即兴歌唱、课前演讲、故事表演正款款走进课堂;2、小组合作、交流探讨一类的师生互动活动已成为教学活动的常规武器;3、多媒体网络技术除了极大地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之外,还将作品中难懂的文字表达转化为生动的形像,变静为动、变远为近、变平面为立体,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参与学习。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任何先进的方法手段本身都不是目的,而只是实现目标的媒介而已。身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弄清教师的基本责任是什么。一千年前,韩愈就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朴素的语言道出的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有的老师每节课必先放一支乐曲,然后才开始进入正题。对他而言,可能觉得这是一种创新,但其实呢,他的学生早已对他的这种所谓模式感到厌倦,颇为苦不堪言。我们也常常看到很多课堂,师生互动的氛围看上去很好,但是由于缺少事前整体的预设与规划,或者没有充分考虑课堂无限生成的可能性,又或者是教师自身的驾驭能力不高,导致交流探讨就像菜市场一样的混乱,“使得整个教学节奏失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要改变这种把良好愿望的‘改革’变成崇尚‘时髦’的走极端现状,必须强化教学预设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注6]。简言之,就是必须要打造高效课堂。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必须要倚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学而无效,教师再先进的方法都是无意义的。

  多媒体技术[注7]更是现代教学的宠儿。凡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等等,各级各类各地区,差不多都是无多媒体不成课。再加上其他动态时尚矫情表演诸多元素的加入,好一个活色生香的课堂!花样的课堂,悲哀的课堂!

  行文至此,我不禁想到大学时代的老师余恕诚先生。余先生是学界景仰的古代文学研究大家。道德文章,堪称世范。入选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听听他的学生是怎样评价老师的教学的吧。有的说:“在课堂上好像被余先生牵着,换了一个世界。”还有的说:“恬淡、诚恳、简单,却又那样机智、有趣、恰当,这一点真够我们学一辈子,这是真功夫。”安徽省教育厅总督学李明阳说:“余老师讲课风格属于不显山露水的那种,脸上始终带着谦逊的微笑,慢声细语,娓娓道来。他擅长用朴素的、平静的、细致入微的叙述,慢慢营造诗的意境。确实,深沉的叙述比之夸张的形容更容易获得听众的信任。” [注8]

  余先生的教学艺术难道还不能给我们足够的启迪吗?俗语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我们的语文不仅仅只是花样的语文,还可以是纯粹的语文,还可以是语文的语文,那该多好啊!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在营造了欢声笑语之外,还能在很多年以后学生的心里面留植一些艺术的、审美的、情感的种子,那该多好啊!

  相信真正的教学者是应该有能力去领会课改的精神的。一花独秀固然不是春天,但百花齐放也并不意味着是去玩花架子,去作秀,去一味的追求形式的活泼新颖,去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让我们真正确立教育教学的“双主体”思想,多思考教育的实质是什么,多考虑教学的实际效果吧。我辈如此努力,明天当会更好。

  花样课堂不见得就是多姿美丽。

  古人苏轼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平淡,大概也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了吧。

  [注1] 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这一目标被表述为“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注2]人教版教材在篇目上后来有所减少,但基本编排没变。

       [注3]参看http://www.5156edu. com/page/08-02-19/31349.html

  [注4]笔者据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一版统计,五本选修共设置基本篇目77篇,其中涉及古文20篇及单篇诗词近30首,又有“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若干模块,再加上选修课本,可见无论是阅读量还是教学量都是比较庞大的。这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某种挑战。

  [注5]选修课本更加专业化,意味着高中语文教师也要具有更加专业化的背景知识。例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要有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就是引导学生进入外国文学殿堂的领路人。不讳言很多学校不具备这样的师资力量。

  [注6]参看《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第5期。

  [注7]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众目所睹,但近年来,教育界同仁已经意识到多媒体的弊端并有所反思,只要在百度地址栏中输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弊端”字样加以搜索,相关网页竟达到10余万条之多,兹不赘述。

  [注8]参看《教育文汇》2013年第2期。

(王萍老师编审)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4-05-09 09:35:03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