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校区语文组 江蓉蓉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当我们静下心来,思索一下陶行知先生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每年开学,我都能感觉到父母把孩子托付给老师时的那份期待,我也同样能感受到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性格行为影响之巨大。我们从父母手中接过的其实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个体,而孩子和成人是不同的,如何“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这也许就是教育者最大的责任和动力。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时常感受到来自社会的世俗观点制约着学生的思考力,影响着学生的判断力乃至行为性格的养成,所以一直尝试着在语文的熏陶浸染中引导着高中的孩子们跳出世俗成见,在字里行间寻觅那份尘封已久的真性。
高二下学期是语文教学的混乱时期,虽然学校规定的课程内容是《先秦诸子选读》和《中国小说欣赏》两本选修课本,可是已经有部分老师开始了高三知识点的复习。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选修课的内容上了没用,不如“先下手为强”,及早复习高三知识,占领高考制高点。但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仍然选择了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内容。
可是,当我上完《先秦诸子选读》,一个问题摆在我的眼前:《中国小说欣赏》这本书篇目多,内容杂,一篇篇地上费时费力,效率也不高,如何取舍呢?在研究了教材之后,我灵机一动,既然是选修课,应该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五篇进行投票,我自己再选择一篇,确定六篇作为课程内容。任务布置下去后,同学们很有兴趣,经投票统计,确定了五篇呼声最高的篇目。但是,我发现,几乎全班同学都自动忽略了一篇文章——“三言”中的《玉堂春落难逢夫》。当我问全班同学为什么不选这篇时,班上有些学生在窃窃私语,甚至偷偷地笑,我就叫了一个正在偷着笑的男生起来回答,他有点忸怩地说:“因为……主人公玉堂春是一个妓女,这个没什么好讲的……”,他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我微笑着让他坐下,然后对全班同学说:“也许他的想法也正是大多数同学持有的观点,所以这篇文章我们一定要上,且要作为这本书的第一篇来上。这篇文章是“人情与世态”栏目下的第一篇,我们作为普通人,如果连人情与世态尚且看不清,哪里谈得起英雄或鬼神呢?”学生们被我的这番话震惊了,用惊讶又期待的眼神看着我,我则趁热打铁,将这篇文章的预习任务布置了下去。
第二天,我以文中“玉堂春王三官重逢”和“玉堂春痛斥老鸨拿到赎身文书”两个情节为切入点。首先让学生们更深层次了解故事本身,又设计了两个主问题“你如何看待玉堂春和王三官之间的爱情?”和“玉堂春最打动你的是哪一点?”让学生深入思考以及参与讨论。这一节课,班上一百多(?)学生竟没有一个昏昏欲睡,有很多孩子参与到讨论中来,并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的眼神是透亮而清澈的,他们的观点开始跳出“主人公是妓女”这个桎梏,闪烁着人文关怀。一位姓柯的学生这样说:“从小从大人那里知道有些职业是高贵的,有些职业是卑贱的。可是玉堂春虽然是妓女,却勇敢地追寻着爱情的美好,我看到她出身卑微却保留着最真的自己,这点很打动我。”也有学生如是说:“玉堂春虽然是妓女,可是她没有失掉善良,她在最艰难的时候帮助了王三官。我想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易,我们应该多点理解,而不是鄙弃。”此刻的我是感动的,感动于学生渐渐走出了成见,真正地回归了他们纯真的内心。下课铃响,我适时地做了总结:职业不能决定人性的高贵低贱,至真至性之人也许到处都有,重在你能摘掉世俗的有色眼镜,发掘一个人的赤子之心!”
课后,我竟意外地收到了一封信,是一个学生写来的。其中一段原文如下:“今天的课让我收获很多,我还想让您平时多给同学们讲些善的思想,讲行善、孝顺的事情,因为现在的很多孩子都太自私太任性了。课本的事实是死的,这些东西才是老师在讲台上最该传授的东西,这还要花费五分钟就可以讲完,谢谢您!”读完这封信,我思绪很多,这是一份朴实的期待,而这种期待是“任重而道远”的!
学校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的地方在于它可以跨越世俗,让孩子返璞归真。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进行文化浸染和人文关怀,教学生做“真人”,还学生以真性,那是一种经历了种种挫折依然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积极面对生活的赤子之心。它如此珍贵,因而需要我们在传授知识之外,日复一日地熏陶浸染方有所成,这又岂是五分钟就能做到的呢?去世俗之痼疾,还学生以真性,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