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二十三期>高考攻略/阅卷归来

诗歌鉴赏,理解先行

语文组 李玉婉

今年,我又一次参加了安徽省高考语文阅卷工作。还是熟悉的阅卷地点——安大新校区,还是熟悉的组长专家——安徽省最优秀的语文专家们。但是所阅的试卷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我省的高考又重新回归全国卷。所以,这对每个阅卷者来说又是一次新的挑战。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来到了自己所在阅卷小组,也是本次阅卷的死亡之组——诗歌鉴赏第8题。因为历年诗歌鉴赏题都是高考的难点,今年李白的诗歌尤为突出。因此考生在做题时,受平时练习的局限,稍微一难就不自信,越不自信越要写,结果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阅卷老师就在密密麻麻的字里大海捞针,找给分点。经过邻邦阅卷组无数次增援,各种加油鼓劲,本组终于在语文阅卷工作规定结束时间的前半个小时吹响了胜利的号角。

  经过了身与心的历练,我也有不少的心得体会,现在分享如下:

  原题重现:(附答案)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盘龙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国。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8.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主旨。(3分)

  9.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这里仅就第8题,来探讨在诗歌鉴赏中我们如何拿到高分,避免答题误区。

  第8题是阅卷过程中让阅卷老师最崩溃的一题。这里忍不住又要吐槽一下,除了上面所说的本身题型难度大以外,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看是一题,实际是两小题。所以考生在答题过程中,第一步就是看题目,看题目,看题目。重要的话说三遍。有些考生在做题过程中,题目都没有看清,拿来就写,有的只回答了前四句的景象特征;还有的就回答了前四句的作用。题目只答一半,一下就拉开了本题得分的档次。

  以上姑且是答题中的意外,那么我们就来谈谈在诗歌鉴赏过程中的必然失误——理解偏颇。简言之,就是读不懂诗句大意,不明白诗人要干嘛。只有读懂了诗句大意,你才能明白诗人的喜怒哀乐。人家明明是悲伤,你非说他洋洋得意;人家明明在歌功颂德,你硬说他怀才不遇。不扣你的分,扣谁的分呢?在诗歌鉴赏中,一切理解错误的答题都是纸老虎,看似气势汹汹、有理有据,实际上不堪一击。

  就本题来说,许多考生根本没有去仔细揣摩诗歌大意。有的仅凭经验:知人论世。李白,我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不就是怀才不遇,蔑视权贵嘛! 然后看都不看想都不想,直接抒发了怀才不遇,不被重用的情怀,简单粗暴,草草了事。

  然而我们好好品析此诗,却是李白众多诗歌中的非主流之作,不仅没有了蔑视权贵的狂傲之气,也很难看出对现世的抨击与不满,有的只有对大唐盛世的讴歌与褒奖。仔细阅读诗歌的“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结合课下注释④,不难理解这几句是借“六代”和“三吴”与“我朝”进行对比,赞美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李唐一统天下之伟绩。最后两句引用了《庄子》中的典故,天下安宁,用不着有所作为,才暗中抒发了壮志难酬的遗憾。所以这首诗的大体情感还是正能量大于负能量的,赞美多于感慨的。

  阅卷老师在高强度、紧张的劳作下,最后就找几个关键的字眼。第8题,第一个小问是前四句描绘的景象,老师最想看到的字眼是“支流众多”、“水流迅猛”、“气势磅礴”、“壮观宏伟”;第二小问的“作用”,老师最愿意看到的是“为下文蓄势铺垫”,当然还有铺垫的内容,颂扬了盛唐的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统治者圣明等正能量的词。

  而最常见的错误理解就是,考生看到“横溃豁中国”就认为国家正面临水患,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然后各种数落统治者的不是。与主体情感南辕北辙的答案,即使答到了为下文蓄势铺垫,最多也只能得到2分。不过仔细想想阅卷老师在高考阅卷中还是以慈悲为怀的。情感理解准了,再加上对术语的灵活运用,基本上都能得到一类分数5到6分。诗句读不懂,意思理解错了,就算写再多,也是无用。

  因此,这次阅卷,本人最大的心得就是“诗歌鉴赏,理解先行”。

  接下来,我再来简单谈谈,我们做题过程中应避免哪些误区。在谈第一个误区时,我先好好检讨一下我自己。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在高三复习的后期,反复强调,答案要写多答满。其实这是我不自信的表现。

  (1)诗歌鉴赏不以“字数”论成败

  经过这次阅卷,我深深体会到,诗歌鉴赏真的不是以“字数”论成败,主要是关键字。关键字一定要写在显眼的位置,让老师一目了然。千万不要写得很多很多,让老师去找答案。你要做的就是把答案以很简洁的形式写出来,然后分析给老师看,别让阅卷老师去猜去找。所以那些字写得很多,看了一遍都不明白考生在写什么的答案,一般情况下,老师都不会去看第二遍的。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答案的结尾一定要写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在阅卷后期,随着阅卷经验的成熟,我们直接看最后一句,如果抒发的情感写对了,我们才会往前看。如果没写或者答错,基本上也就是没有往前看的必要了。

  所以在阅卷过程中,我身边的安大研究生不停地感慨:太不公平,写了这么多字,一分得不到;这只写了两行,却要给四分。

  因此诗歌鉴赏真的不要写太多,你只要感情理解对了,让老师一目了然地看到答案,再有条理地分析一下,就真的成功了。再有就是自信一点,答得再多,一半以上也是废话,还不如给自己节省一点时间。

  (2)千万不要写错别字

  这次阅卷过程中,我领略到了各种版本的“铺垫”“磅礴”,有的错别字让人瞠目结舌。作为高考生、准大学生,在高考中连最常用的字都写不好,这也是硬伤了。所以平时练习中,对汉字的书写也不可掉以轻心。

  最后,再给莘莘学子提个很重要的建议:课本里的学过的内容一定要吃透理解好。这次诗歌中就出现了“崔嵬”一词。其实我们都知道,李白的《蜀道难》里也有此词——“剑阁峥嵘而崔嵬”,“崔嵬”指山的高大险峻;本诗指水流波涛汹涌的样子。许多考生都不认识这两个字,纷纷写到,洪水来了,山鬼也从山上下,来兴风作浪。我们在阅卷过程中一下就懵了,鬼怎么都来了。不过这也让我们在阅卷过程中找了一点小乐子。但是语文真是要靠平时点滴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想一步登天,只能摔得更惨。

  以上就是我在阅卷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反思。希望广大学子们能够有所受益,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尽量避免非智力因素失分。更希望广大学子们能够做到“知己知彼”,取得更好的成绩。

(陈世宏老师  编校)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6-12-21 10:46:28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