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7) 刘佳丽
前几日朋友来访,谈笑之余夸赞起我桌上的一条绿色手链,朋友说,真想不到你也会买这种小玩意儿,我抬眼望了望它,微微笑了笑,它可大有来头呢。
作为资深宅女的我,一直秉承着“不上学不出门,不断粮不出门,不走亲戚不出门”的三不原则,可是去年暑假老爸老妈批评我不该两个月都窝在家里,整天说着出去旅游怎样怎样好,在家闷着怎样怎样不好,然后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了两个唐僧的双重夹击,报了个团爬山去了。
那天天有点阴,跟我郁闷的心情一样,上了车我才发现我跟的团可以称得上夕阳红了,一车爷爷奶奶谈笑风生。不过随后我也找到了自己的组织:两个和我一样大的女孩,和一个比我们大上三四岁的男生。
到了山脚我们几个导游口中的“青壮年”被迫从山脚往上爬,而导游自己则带着爷爷奶奶们坐缆车先上去了。不过还好,山林里空气新鲜,景色优美,我们虽然爬得很累,但是仍然觉得不虚此行。
大概爬了一个小时后,我们坐在石阶上稍作休息,山腰的风不一会儿就把我们身上的汗液吹干了,树林和青石阶交相辉映,很美的风景。忽然小Z同学一声惊呼,我们都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两个男人抬着个竹子做的轿子从离我们大概三四百米远的山上下来,轿子上还坐着一个游客,他们都打着赤膊,而且还喊着劳动号子一类的东西。最开始我们以为是离得太远,听不清他们吆喝的是什么,后来我们之间的距离渐渐缩短,才发现是根本听不懂他们的语言,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那一定不是汉语。本来就觉得新鲜的我们更对这两个男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我们身边时,他们两个还不忘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微笑,黝黑的皮肤,衬得他们的牙齿格外的白。
我注意到后头那个抬轿子的高个儿男人走路有些瘸,不过这并没有给我们的旅途带来什么波澜,毕竟我们还要自己往上爬。
没多久我们就到了峡关,和导游他们会合,之后一起向山顶出发。登顶之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带来的食物,聊着这一上午的见闻。吃饱喝足了,导游给我们一个小时时间自由活动,然后集合下山。
我想着来都来了,总得买点什么纪念品,正好没走两步,看见一个摊子摆着些小饰品,本来像我这样的女汉子从不爱这种玩意儿,可是碰巧走到摊前,云散了,天清了,太阳出来了,久违的阳光把那些饰品照得bling bling的,我也不觉被吸引了。顺手拿起一条绿色的手链,感觉还蛮漂亮,结果一问价格吓一跳,这个小东西居然要三十五,我把它放回原处转身欲走,摊主却喊住我,怯生生地说,要不三十?那个表情我到现在都忘不掉,她皱着眉头,好像在乞求我买她的东西。
我还没有开口,她身后又冒出一个小男孩,拿起我刚刚放下的东西,一个劲儿地夸我戴着好看,不停地劝我买下它。不得不说那孩子口才真心好,夸得我脸都红了,然而并没有什么用,我还是不准备买。
见我走了,摊主叹了口气,我偷偷回头看了那孩子一眼,他噘着嘴,好像很不开心。
再往前走也没看到什么卖东西的摊子了,于是我就往回走,正好碰到也在附近闲逛的导游,想起早上那两个抬轿子的劳夫,就问问看他是否知道些什么。
导游面对我的问题并没有太惊讶,也是,在我之前,应该也有人问过他这样的问题吧。
藏族人,他说,他们都是藏族人,想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就到境内来打拼……正说着,刚刚上山碰到的那两个男人抬着个空轿子过来了,也是憨憨的冲我们笑了笑,之后在我光顾过的摊前放下肩膀上地重家伙,我想着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结果那个男孩很激动地喊着:“爸爸,舅舅!”然后跑来抱住了他们。
导游又说道,你看那个高些的男人,是那孩子的爸爸,原来是送快递的,只是工作太拼,有年冬天送货的时候路上结冰,车一下翻了,腿给摔坏了,没有熟人又找不到工作,只好来投奔他老婆的弟弟,两个人一起抬轿子,到今天也有些年头了。
微风吹乱了我的头发,导游的话则吹乱了我的心,我又回到那个摊前,花三十五块买下了那条手链。其实我一直搞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买一个在市里几块钱就能买到的东西,只是感觉,看到它,就好像看到了那个孩子的笑脸,和那两个劳夫为了家庭而不停劳动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