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二十六期>“追梦”擂台

高二理(14)  高悦

  刹车声响起,公交靠站,他上了车,向投币箱里投了几张零碎的毛角,不是没有整币,只是他十几年来的习惯。他是一名农民工,已经有十几年的“工龄”。

  车上很空,零星几个归者。有好些空座,但他仍走向一个角落,小心地靠着柱子。他摸着腰怀中一处凸起,那是他刚取的工资。几天前,医生告诉他,妻子的腿有救了。十年前,他的妻子意外断了腿。

  “这是好事。”他闭上眼,吐了口气,又摸摸腰间,疲惫涌上眉间。他想到他的一双儿女。儿子大学刚毕业,还在外地打拼,算来也有三、四年没见了;女儿在省内,今年中考,老师说她很有希望考上省内重点。想到这,他有点想笑,他觉得自己应该笑笑,为了自己这令所有父母骄傲的儿女。但只疲惫感更明显,明显到他想就此睡去。“这都是好事。”手,再次摸到那凸起。

“爷爷,您很累吗?”思量中,一个稚嫩的声音插进来,似是在问他。睁开眼,是个小男孩。“爷爷,有空位呢,您怎么不坐?”男孩问得天真。他张了张嘴,没有出声,内心自嘲:何必坐呢?不如给自己留点尊严。孩子没有在意他的沉默,声音清脆:“您太累了吗?我扶您去坐吧。”

  也许是因为那孩子的眼睛太亮,也许是那手像极儿子幼时的手,又也许他真的太累了,等他回过神,已然坐在了座位上。一身灰,坐在座位上。

  他开始惊恐,身子轻微颤着,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他小心地抬眼环顾,他已经猜到会看到什么。

  但是,没有,所有人都在急切地盼着归家,没人看他,仿佛他也不过是他们中普通的一员。孩子的父亲注意到他的目光,回了他一个善意的笑。他有些慌乱地别过脸。促不及防,窗上一个人影映入眼帘,那人影苍老、疲惫,但嘴角的笑却让整个脸透着陌生的精神气。

  窗内,孩子的手,父亲的笑,归者的期待,渐渐淹没了暗色的记忆,他看到光明正在步入这里,他知道它将步入他的梦里,他感受到了它的足迹。

  又一阵刹车声,他直起身,向那梦走去。

  车门缓启,家,到了。

  正午,阳光正好,她坐在院中,耳边是鸡的协奏曲。

  夏正姗姗来迟,她已开始为家人备起冬衣。正织着的毛衣,是她儿子的。儿子已经很久未回来了,但她每年仍会备上他的。

  阳光洒在身上,舒服地让她想打哈欠。恍惚间,她想起昨天老头子的电话,手似不经意地点了点腿。她的腿十年前在一处危房被意外砸断了,相关人员互相推诿,谁也不想担责,家里又没钱,治疗便不了了之。本以为只能这样了,没想到前段时间出现了转机,有个基金会联系上他们,帮他们联系了医生,筹集了捐款,现在只要他们付那支付得起的一小部分钱。

  但她不能给这笔钱。倒不是她想占便宜,其实那些素不相识的人帮她那么多,她已经十分感激和不安了,就算他们愿给,她也不能再要。她想到自己的女儿,女儿马上要上高中了,费用也不少,还有儿子,他在做什么“创业”,一听更是要钱。而她自己倒没什么,十年也这么过来了。更何况现在也好得太多,曾经那些人慌忙躲避,生怕被赖上似的;如今那么多素昧平生的人也愿意向他们伸出援手。

  但她不愿欠着谁,她的心很小,只装得下一个小小的家;她的梦也很小,只要这家安好。她把心思重新放回手里的活上,她要为儿子做一件保暖的毛衣。

  太阳窝在天上,慷慨地挥洒着金光,阳光洒在院里,像一汪金色的泉,照在身上,像人们温暖的心。突然,一抹陌生却温柔的女声将金色的泉晕出涟漪。她转过头,昏花的眼看见门口一对男女,刹那,泪眼婆娑。

羊羔

  公园,他坐在女友预约的位置上。

  女友是他的未婚妻,大学认识的,毕业就订了婚。她曾说想见他的父母,他也想将她告诉父母,但他从未行动。他家穷,母亲又是残疾,他怕被瞧不起。她是体贴的,见他不愿,便不再提起。

  今天她有事,便让他代她来见一个将受她资助的女学生。“她总是那样善良。”他忍不住嘴角上扬。等待着,想着那学生是否如她一般美好。

  “哥——”犹疑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他蓦然起身,惊疑地看过去:衣着朴素的女学生是那样的熟悉?

聪明如他,怎会再不明白?眼角一热,他别过头,状似无意地抹了下脸。掏出手机,那边传来温声问候,他哽咽:“我带你去见爸妈。”

  归路漫漫,正午,他们到了。推开门,他却步了,院子里那花白的身影,佝偻,矮小,却让他胆怯。踌躇中,手心一暖,身子不由地跟着向前,他看到那身影转过来,耳边是女友的声音:“妈!”梦幻般的阳光裹着幸福在心间流淌。

乌鸟

  我是一名编辑,我有一个充满爱心的同事,她积善行德,十年如一日,当我问及她是如何坚持下来时,她向我说了这个故事,她就是故事中的女儿。

  故事听罢,感慨颇深。这个家中每位成员就是一簇萤火,一个家便成了星空的缩影,梦的缩影。伴随这一家,我清楚地感受到十几年来人性的进步,和我所追求的精神小康。人性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体现,也是它进步的最强动力。而爱则是人性进步的源泉,精神小康的呈现。每一个被爱哺育的人,都会成为反哺社会的乌鸟。

  我梦想有一天,社会中每个人都对他人怀有爱,那时,责任义务都将被充分满足,因为它是人们生活富足的基础。

  这一天不会遥远。

 

  评语:作者别具匠心,聚焦家庭、家人,以文中家里每一个人的想法与愿望为载体,真实而巧妙地表达了对征文主题的理解。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这一家人的努力与付出正是对“追梦”最生动的诠释。

(指导老师:阮敏)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7-08-17 10:19:22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