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高二文(5) 吴晓璇
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1880年6月,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生命出生在美国凯勒的家中。但命运是如此多变,海伦只享受到了19个月的光明和声音,一场猩红热几乎将她逼到绝境。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在安妮老师的帮助下她开始接受教育,甚至开口说话。
当她第一次感受到自然万物的奇妙之处时的兴奋,当她第一次连贯地说出一个句子时的惊喜,当他第一次写小说并将它献给阿纳戈诺斯时的得意,当她陷入《霜王》的“抄袭风波”时的焦虑,当她以盲聋人的身份考入哈佛女子学院时的开心,正是这一步步的成长造就了海伦坚强的性格。而她的心愿却是拥有三天能享受光明的时间,她想看看她有生命和无生命的朋友们,看看人类和自然的历史,看看她生长的城市。
海伦的一生历经坎坷,但她没有向命运屈服,没有败倒在挫折之下,而是勇敢地直面困难,用一颗向着阳光的心,来与黑暗对抗。
每个人只有在经历风雨之后才能见到彩虹,摔倒后,再一次次地爬起来,向自己的目标前进,永不放弃的人,谓之强者中强者。
同样是强者的还有勾践和孙中山。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不听劝阻,发兵攻打吴国,却败于夫椒,受困于会稽。越国向吴国求和后,勾践与夫人到吴国给吴王夫差当奴仆,每日给吴王喂马,两年后夫差才放其回国。回国后的勾践奋发图强,在自己屋中挂了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尝尝苦味,来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最终于公元前482年,越国趁虚而入,大败吴国。勾践用一颗渴望成功的心,来与失败对抗。
孙中山生于广东省的一个小村庄,青少年时期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他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思想。在1906到1911这5年间,他为了躲避通缉,四处逃亡,他组织了多次武装起义,但因各种原因几乎都失败了,他没有放弃,没有气馁,为了给起义筹募经费,他海外奔走。终于,努力没有白费,在1911年10月10日发动的武昌起义终于成功了,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组成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孙中山用一颗追求革命的心来与传统对抗。
鲁迅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海伦不仅让我懂得了要直面挫折,不畏艰难,而且也让我明白了珍惜时间、光明以及身边的人。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件东西一旦失去,才会留恋它。随着时间的流逝,当青春不在时,你或许会因蹉跎时光而后悔;随着岁月的洗礼,当失去身边人时,你或许会感到她的重要。与海伦·凯勒相比,我们拥有光明、声音,拥有了太多,又有什么资格抱怨呢!
只要我们面朝希望的阳光,便不会看见那名叫“遗憾”的阴影。
(指导老师:蔡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