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6) 潘晓莉
看《我在故宫修文物》,我对钟表修复那一集最感兴趣。一方面惊叹钟表的奇巧,一方面感叹岁月的流逝。
看了两三集的内容,讲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文物修复,在介绍那些修复师时,总会有这样的叙述:“他已经在这工作了……年了……”工作了三五年,才是个新人,工作了十几年,还是个新手,工作了三十多年,算是个老人了,工作了五六十年,快退休了,可文物修复工作还在继续下去。
在故宫,这个巨大的文物里,又装满了文物,它们经历了千百年的岁月侵蚀,汇集在此。这些工匠们试图修复时间侵蚀他们而留下的痕迹,可不知不觉中,也在侵蚀他们自己,侵蚀他们更为短暂的生命。
这种时间流逝的感觉更为强烈地表现在钟表修复部门里。这些钟表本就代表了时间,又作为文物沉淀了厚重的历史岁月,工匠在面对它们时,不自觉地总会联想到时间这种沉重的命题,更能精确地感受到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他们从工作时十几岁起,就伴着这些钟表的滴滴答答,瞅着自己的一生一分一秒地走过,几十年,漫长的岁月里自己老了,可钟表们还在那里滴滴答答,随着时间走远。
对这些钟表而言,几十年的时光大概是不值一提的,一眨眼的功夫而已,可对工匠们来说,这几十年是一生。
钟表部门里的老师傅十几岁就随师傅修钟表,工作了几十年,修复了大大小小几百个钟表,已经快退休了。他站在展窗前看着自己修复的钟表时说:“这些都是我或者师傅们修好的钟表,我跟它们一起待了几十年,我来的时候它们就在这里,我要走了,它们还在这里……”
不只是钟表,对所有文物和工匠来说,这都是一样的。
工匠们尽心修补保护着文物,陪他们走过尽可能长的岁月,老了死了,文物仍端立在故宫里。有些像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又不准确。毕竟对文物来说工匠们那么小那么年轻,即使他们已经头发斑白即将死去。
故宫里漫长的岁月还表现在工匠手艺的传承。文物古迹修复技艺就是由师傅带着徒弟传承下来的,师傅干不动了,徒弟就变成了师傅,再收徒弟。这种传统的师徒相承也很符合故宫里悠久历史的味道。工匠的生命以这种方式延续下去,与文物一起走过了许多岁月。
在不见源不见尾的时间长河里,人的一生是多么短暂啊。我们一生中有那么多想做的事,可是我们一生却只有短短的那么一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