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二中河西校区地理组 胡伟凤
查阅历年地理考纲均将“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深(高)线和地形,地形剖面图”作为重要内容列出。高考命题常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呈现方式深入考察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知识。以等高线为素材考查相关实际应用知识已是高考重要趋势。这部分内容时高中地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因内容较抽象,超出学生的感知水平,难以将复杂的地形与平面挂图相挂钩。如果单纯采取传统教学方式难以突破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直观形象感受山地、山谷、陡坡、缓坡等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反映是该部分内容的关键所在。如何突破该难点是地理教学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 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生成原理突破抽象概念
概念展示:等高线是地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 演示把立体地形图转化为平面等高线地形图
演示目的:了解立体地形图转化为平面等高线地形图的过程旨在提高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能力。
学生活动:
(1)观察等高线绘制过程;
(2)观察山顶在等高线中的位置;
(3)观察等高线数值的间隔;
(4)等高线数值变化趋势:
从感知规律角度直观呈现事物更易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牢牢掌握知识。
- 演示不同地形等高线地形图的生成
鞍部 |
山地 |
洼地 |
山脊 |
山谷 |
陡崖 |
通过演示常见地形等高线的生成过程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平面地形图与地形之间的联系,突破抽象定义给学生感知带来的困难。帮助学生形成准确深刻的概念。同时演示过程给学生带来的直观感受,易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活跃的思维。
- 自制教具突破陡坡缓坡等高线
让学生伸出一只手,握紧双拳手心朝下,仔细观察手背上凹凸不平的各个部位能和下列哪些山地相联系。(山谷、山脊、山顶、鞍部、陡崖、陡坡、缓坡)
指导学生把握紧的拳头手背朝上放在桌面上,用记号笔在手背上把距离桌面高度相同点用平滑曲线连起来。将绘制有等高线的拳头松开平放在桌面上便可得到一幅平面等高线地形图。在实验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1)等高线在陡坡、缓坡处的疏密程度(2)等高线在山谷、山脊处的弯曲方向(弯向高处或低处)。
通过该实验可轻松解释缓坡等高线稀疏陡坡等高线密集和“凸高为低,凸低为高”两个抽象问题。学生直接参与活动过程,既提高学习抽象地理知识兴趣又加深对新知识的认知。
三、利用景观图突破特殊地形等高线地形图
峡谷 |
悬崖 |
梯田 |
景观图的画面感远远超出口头表达所要达到的效果,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有效实现地理教学中的情感传递,实现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
- 教学设计的思考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与验证和批判,另外知识在各种情况下的应用不是简单的套用,具体情境总有自己特异性,所以知识传授不能只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他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因此,对于等高线地形图这种抽象化的问题最好的突破方法便是化抽象为具体。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设计也是一门艺术。这种艺术体现在精心设计上,而不是体现在如何教出观赏性,教出新花样。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在授课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会有大量信息如潮水般涌入我们的大脑,其中有各类教学情境、思想观念、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适应新课程发展。
新教学理念下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教学资源意识,教师应该明白,教学资源是教学的必备条件,资源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支撑。教学资源需要我们去寻找、去发现才能真正地了解它、掌握它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灵活组织地图素材是突破抽象的自然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附:典例分析
例1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 如果在甲乙两村之间修一条道路应选择和中的哪一条并说明理由。
- 如果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哪个村,理由是什么。
- 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该地区计划在④处修建水电站,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第(1)题,在低山丘陵地区修建公路一般沿等高线,这样可降低坡度,工程量也小。第(2)题,建设小城镇要考虑地形地势、交通等因素。第 (3)题,修建水库建坝时要考虑口小内大,这样工程量小、库容量大。
例2 读我国某海港城市的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在①②③④四处分别选出适合建港口和海滨浴场的地点,说明选择的理由。
答案解析:③处宜建海滨浴场,此处位于港湾中,水域较浅,沙滩宽阔④处宜建港口,此处位于港湾中,避风条件好,等深线密集,水域较深有利于航行。
(谭永胜老师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