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心理工作者的职业思考
六安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童晓丽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随之而产生心理问题也是越来越多。近几年来,我们经常能听到身边的学生或成人因为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极端事件。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高中学校的专业心理辅导教师,我想把自己从事心理辅导教师近十年的感受和经验与大家做一个交流和分享。
一、要想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疏导好,先要疏导好家长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如父母长期打骂孩子等;或是由于家庭问题,如孩子的父母关系恶劣,导致孩子在其中左右为难;又如家庭重组,孩子从小跟随父母其中一方或很小就跟随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导致父爱母爱的缺失。爱的缺失会让孩子们内心没有力量,脆弱敏感,不知道如何爱自己,也不知道如何爱别人,如何和同学老师交往,从而性格往往较内向或极端。针对这种学生,我们不要急着去解决学生的问题,因为你也解决不了,治标不能治本,即使我们讲得口干舌燥,眼冒金星,孩子当时也觉得好多了,但是一回到家,他们父母的一句呵斥或是一顿打骂,我们的疏导成果将会瞬间烟消云散。所以我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先不急着解决孩子的问题,而是要花大力气解决家长的问题。我对家长是很严厉的,甚至是不留情面的,我不管他们是做什么的,为了这个孩子,必须要把问题给他们指出来,让他们改正,因为他们不改,他们的孩子也无法真正走出来。经常打孩子的,我要求他们不能再打。经常吵架的,我要求他们不能再吵,要真正维护好夫妻关系,因为夫妻关系才是一个家庭的根本。就算是离异的家庭,我也要求他们至少能当普通的朋友,能共同商量孩子的事情,不能敌视对方。事实证明,从父母身上下手,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根据神经症性来访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手段
我们高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抑郁症、焦虑症等,有的学生会在医院里开了药在吃,不愿意放弃学业,恳请我帮他们疏导心结。我一般会根据来访者心理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有个来访者,她是重度抑郁症刚刚发病期间,吃了药后感觉好些,但是神情木然,眼神呆滞。那么,第一次咨询,我不会跟她讲理论,就是表示关心,询问她最近的感受等等。因为即便我讲,她也听不进去。同时,让她树立信心,积极治疗,按时来做心理咨询。最近一个星期她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去做了。事实上就这么简单,先要让她找到生命中的光,然后再慢慢引导她走出来。第二次,可以跟她讲一讲理论,教给她一些调整情绪的方法。第三次、第四次再巩固,第五次、第六次的时候就要引导她改变以往不利于病情恢复的生活方式,如不做家务、放纵自己玩手机等。要让她养成定时做家务的习惯,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时间,用心听课,慢慢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针对不同的来访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态度
高中生,尤其是一些省示范高中的学生,属于拔尖的人才,性格往往迥异。孔子说要因材施教,对这些高中生们,我们心理辅导教师也要因材施教。如对那些自信心不足、内向怯懦的学生,我就会表现地很低调,很温柔,关心他们的感受。但是对于有些“恃才傲物”型的,那我就要拿出“专家”的专业态度出来了,否则人家根本不“买账”呀。我们六安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往往还要接受年龄较小的孩子前来咨询。前两年,有一个遭受重大创伤的小学女生前来咨询,我给她咨询了七次,全程没有讲理论,就是陪她玩沙盘,玩VR,坐坐按摩椅,聊聊家常,听她聊聊她们同学、老师的那些事,简单引导,告诉她为人处世的道理,多抚摸她的头和后背,第七次咨询后,她完全换了一个人,现在已经上初中了。所以说,因材施教,能增强我们的咨询效果。
四、合理应对来访学生的阻抗
有的学生不是自愿来咨询的,可能是被家长或是老师逼着过来的,或有的来访者想来讲讲内心的感受,到了跟前又临阵退缩不敢讲了。根据不同的来访者,我们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有的来访者害怕自己的隐私被泄露出去了,那我就跟他们讲清楚咨询师的保密原则,让他们消除芥蒂,畅所欲言。如刚刚提到的那个受到严重创伤的小学女生,到咨询室很长时间都不愿开口,这时候我根据来访者的年龄特点,带她玩。慢慢地,小女孩向我敞开了心扉。实在不愿意说的,我就说,机会只有一次哦,童老师也很忙,我的时间也很宝贵。如果想解决问题的,也就说了。真的不愿意讲的,那就随他去吧,咨询师也不是救世主,放过我们自己吧。
五、来访学生需要做家务,加强锻炼
多年的咨询生涯让我发现,很多来访学生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十指不沾阳春水,这样的学生,没有经过生活的磨炼,内心应对挫折能力很差,稍微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或是跟父母发生了冲突,就受不了。所以,我的来访者,我都要求他们回家要做家务,每天至少做一样家务,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算接上了生活的地气,受伤的心灵才能在生活中慢慢被治愈,乌托邦的幻想才能慢慢回到现实。
锻炼身体也是一种有效的释放我们负面情绪的方法,运动所产生的多巴胺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类似于谈恋爱所产生的感受。今天,你和自己谈恋爱了吗?
六、培养来访者的感恩意识
有些来访者之所以会出现心理问题,很多是因为缺乏感恩之心。有的学生甚至对父母恨之入骨,不能提也不能见到他们。不管父母做了什么伤害我们的事情,起码的感恩父母生养的心要有,否则,我们很难真正地感到开心。感恩之心的讲解,可以从宇宙万物得到太阳、雨水的光照和滋润入手,循序渐进地让来访者充满感恩之心。感恩大自然,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七、不断反思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大师的培养不仅仅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更是对自身技艺的内省、打磨。具有精益求精的追求才能成为大师。我不是大师,但是我每次给来访者做完咨询,我都会在脑子里反思我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能不能将语言提炼一下?我的应答会让来访者有什么感觉?日久天长,我感觉自己在面对来访者时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八、心理工作者要有一颗大爱之心
心理工作者,特别是学校内的心理辅导教师,不显山不露水,业绩往往难以像其他授课教师那样通过分数、升学率显示出来。但是我们的价值却是不可估量的,也许我们一次耐心的谈话、一个善意的眼神,就能挽救一个濒临崩溃的孩子,进而挽救一个濒临崩溃的家庭。春天,我们用和风细雨般的语言滋润了一颗颗干涸、苦闷的心灵;夏天,我们像“蜜雪冰城”一样,用一颗大爱之心为一颗颗被痛苦所炙烤的心灵带去清凉的抚慰;秋天,我们必将收获一张张开心且纯真的笑脸,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到了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万物孕育着春的希望,我们心理辅导老师们“俏也不争春”,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在丛中笑”。正如岳晓东所言,那是“登天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