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汤家汇镇擦亮红色品牌努力打造旅游名镇
——金寨县汤家汇镇擦亮红色品牌打造旅游名镇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汤家汇镇,是金寨县的西北门户,为豫皖两省的交通要道,早在土地革命时期,该镇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度成为豫东南和皖西北红色革命政权和革命武装军事指挥中心,红色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春夏之交,漫山的映山红争相绽放,本报融媒体小组一行数人前往该镇金刚台,瞻仰红色革命遗址,打开厚重的红色记忆,追寻那段烽火燃烧的岁月。
“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团结一致、砥砺前行。”在金刚台山脚下,金刚台妇女排精神16个大字尤为醒目。放眼望去,乡村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厕、帐篷露营营地、房车营地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几十年前,在这里激烈战斗的场景已经远去,如今,这片红色的热土已经升级为红色拓展基地。
金刚台山高势险,易守难攻,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4年秋天,长征之后的红25军,在这里有过一段艰苦卓绝的战斗,留下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同时还留下了金刚台红旗不倒的佳话——1933年4月,金刚台下的汤家汇重建各级苏维埃政权以及工会、妇女、赤卫队等群众组织,金刚台妇女排就在这时成立了,一共36人,年龄最大的26岁,最小的只有15岁。一群手无寸铁的妇女,从各自的不幸生活中奔出来,从一腔杀敌自救的激情中奔出来,从最朴素的家国情怀中奔出来,沿着一条红色的脉络,汇聚到一起,汇聚到金刚台的原始密林之中。
“山沟石洞是我房,树枝稻草盖身上,山菜野果能当粮,三天不吃打胜仗。”这首歌谣真实地反映了当年金刚台妇女排的战斗生活,她们吃野菜、嚼草根、穿密林、卧冰雪,机智勇敢地同敌人进行周旋,她们张贴标语,宣传革命,筹备粮草,并奇迹般地治愈了几十名重伤员,苏维埃政权使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翻身得到了解放。可就在这时,蒋介石反动派在红军活动地区设立了立煌、岳西、新县3个县。金寨在那时叫立煌县,被30万敌军层层围剿,蒋介石搞“过梳子战术”,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人。
汤家汇镇红色讲解员张玉描述起那段红色历史时说:“1934年冬天,大雪覆盖了整座大山,我们的红军战士依旧身穿单衣,吃野菜草根。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战士张敏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为这个寒冬带来一缕温暖。
孩子出生第六天,敌人又开始大规模搜山,张敏怀抱婴儿,随队转移,孩子饿得哇哇直哭,为了怕暴露目标,为了战友们的安全,张敏毅然把干瘪的奶头塞进孩子嘴里,死死捂住。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敌人走了,战友们安全了,但是孩子早已经在她的怀里窒息而亡,张敏含泪凝望孩子说,不是娘亲不爱你,也不是不要你,是娘亲实在不能留你了,后来所有战友含泪扒了一个小坑将婴儿的遗体葬在金刚台上。”
解放后,妇女排的36位女战士仅仅存活了8位,史玉清、袁翠明、范明、彭玉兰、方立明、胡开彩、陈发新、吴继春被人们誉为“金刚台上英雄八姐妹”,金刚台山上的足迹和弹迹,犹如一页页史书,记载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
金寨县汤家汇镇红色旅游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省、市、县已把汤家汇镇列为“十三五”期间红色文化发展的重点乡镇,金寨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中,把汤家汇创建“全国红色特色小镇”列为工作重点,同时把汤家汇镇境内重点红色文物保护单位和“红军街”革命遗址群纳入以金寨红军广场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旅游5A景区创建内容,把汤家汇作为红色文化旅游发展重点乡镇和重点精品景区、精品线路纳入其中,一同安排、一同推进、一同建设,汤家汇红色文化发展在省、市、县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提升,这将对汤家汇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据介绍,该镇党委政府坚持规划引领、凸显特色,着力打造红色小镇。始终把抓红色文化发展作为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大资金项目投入,让红色火炬再次点燃汤家汇,红色小镇遗址保护维修、道路建设、文物布展等逐步完善。探索并挖掘汤家汇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擦亮红色文化品牌,“红军街”革命遗址群作为县委党校现场教学点和18家单位挂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对外开放,每年接待省、市、县委党校学员和外地旅客5万余人参观瞻仰,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汤家汇镇也先后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安徽省十佳红色小镇、安徽省第三批特色旅游景观名镇。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储著坤 曹辰 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