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
六
安
联
作者 杨传连
皋地展英姿,看淠水飞虹,泉湖映月,九公耸翠,湿地接天,几点彩霞,逢盛世欣开画卷;
皖多胜事,想别山跃马,六霍挥鞭,徐帅打援,雄师跃进,一抔热土,溯源头细数风流。
红色六安·山水见证的革命史诗
八百里大别山钟灵毓秀,六百里淠河水源远流长。
大别山,这片英雄的红土地,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淠史杭,这条壮阔的人间天河,铭记着一代代先辈们光辉的奋斗历程。
走进六安,便是走进了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这里的每一处山水,每一块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从红军长征的足迹,到抗日战争的烽火,再到解放战争的硝烟,六安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革命史诗。这些故事,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滋养着这片土地,也激励着后来人不断前行。
红色,是六安最鲜明的底色。这里,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从党的创立到新中国诞生,六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30万皖西儿女挥洒热血,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诞生了红二十五军等18支主力红军队伍,走出了洪学智、皮定均等108位开国将军,凝结出宝贵的大别山精神,成为我党的重要精神财富。
在大别山的怀抱中,六安不仅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闻名,更因其在中国革命历程中的特殊地位而显赫。这里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之一,也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场。
1929年,六霍起义的烽火在这里熊熊燃起,犹如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革命的道路,点燃了人民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熊熊烈火。起义的枪声,如同春雷般在鄂豫皖大地上空回响,唤醒了沉睡的民众,激发了他们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志。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战士们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为革命事业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土地革命时期,徐向前元帅指挥红四方面军发起苏家埠战役,历时48天,歼敌3万余人,俘敌1.8万余人,取得了鄂豫皖苏区红军的空前大捷,创造了围点打援、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抗日战争时期,大别山区的抗日根据地成为了抗日力量的重要依托。在这里,英勇无畏的革命先辈们,共同抵御日寇的侵略。他们化为大别山中最鲜艳的一抹红,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插进了敌人的心脏地带。这一战略行动不仅极大地震撼了国民党反动派,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在大别山区的艰苦环境中,刘邓大军与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里,广大先烈以青春和生命践行了革命誓言,涌现出叶昌廷一家七烈士、喻石泉一家六烈士等满门忠烈,许继慎与许希孟、周狷之与周叔平等兄弟烈士,金刚台妇女排,舒传贤与陈春如、邹同礽与卢秀文等夫妻烈士等英雄群体。据不完全统计,六安地区先后有100多万人投身革命,30万英烈为国捐躯,其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有25900多人,占安徽省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在册烈士总数的44%,可以说“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
走进大别山,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叶子,似乎都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这里,是中国革命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丰碑。
如今,当我们站在大别山巅,俯瞰淠水欢歌,心中不禁涌起无限的敬仰与感慨。那些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繁荣。他们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前行。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今的六安,在这片浸润着革命热血的红土地上,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绘就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这里,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交相辉映,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完美融合,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体验。大别山主峰白马尖,一峰独秀、气势磅礴;“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天堂寨,俊峰林立、潭池飞瀑;皖西大裂谷纵深幽险,燕子河大峡谷奇趣横生。响洪甸水库、梅山水库、龙河口水库(万佛湖)、佛子岭水库、白莲崖水库、磨子潭水库——六大水库积蓄了70亿方优质水源,是合肥等地的“大水缸”,也宛如六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六安的山水之间,成就一方美景,造福一方百姓。
绿水青山,红色六安,山水见证的革命史诗,这里不仅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更是一座精神的宝库,绿色的山川承载着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梦想,激励着皖西儿女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