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
-
-
-
-
“一定要把淮河治好”,淠史杭工程在毛泽东同志号召治淮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大型水利工程均有泽被后世的深远影响,淠史杭工程的修建泽被淮河两岸人民至今,将曾经的旱涝肆虐蜕变为如今的安澜清波,工程之巨与泽世之宏令其得享“古有都江堰,今有淠史杭”之珍誉。 新中国成立之初,万重困难,资金、专家、技术、设备,无一不缺,“不干”淠史杭工程有千万种理由。然而,“解百姓之苦”的强烈使命,驱动工程的主要决策者曾希圣、杜维佑、赵子厚等排除万难,决心施工。他们带领皖西人民历经14个严寒酷暑的残酷考验,不断挑战人类生理与心理的极限,最...
2023-08-15
-
淠史杭工程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的灌区工程,不仅是一项宏大的水利工程,更孕育了“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牺牲奉献、科学求实”的淠史杭精神。而在淠史杭工程之前建设的佛子岭、梅山等皖西大别山水库群,不但是淠史杭工程的水源源头,更为淠史杭工程建设“打了样”、作出了示范,还是淠史杭精神的源头所在。 20世纪50年代中期,佛子岭、梅山两座水库建设时,《安徽日报》著名记者项有彬先生,曾长住施工现场,采写了大批新闻报道,很多发表在《安徽日报》上。这些报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两大水库建设的火热场景,热情讴歌了党的坚强领...
2023-08-15
-
-
皖西儿女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20世纪50年代末,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皖西人民凭着自己的双手,在巍巍大别山中修建了举世闻名的淠史杭工程。淠史杭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工程,从1958年8月19日动工,至1972年骨干工程基本建成通水,历时14年。修建淠史杭工程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牺牲奉献、科学求实”的淠史杭精神。淠史杭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至上的集中体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切为了人民。皖西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丰水年份洼地洪涝成灾,枯水年份干旱成片。从1383年~1949年566年间,有...
2023-08-15
-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淠史杭灌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动人民群众“战天斗地”兴建的全国最大的灌区。在兴建淠史杭工程这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决策过程中,党的领导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淠史杭工程在国家困难时期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一、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淠史杭工程日上工50万人,最高上工80万人,如何有效地组织协调好如此庞大的建设团队,使团队之间高效配合?党的领导是关键。1958年5月30日,六安地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开发淠史杭灌区的机构和人员配备...
2023-08-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