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群
网站首页
六安概况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六安新闻
视频六安
六安时评
健康教育
图片新闻
财经报道
少儿才艺
科教育人
文旅六安
皋城万象
名人馆
六安社科
妇幼保健
数字报纸
您的位置:
首页
>
六安新闻
六安新闻
六安:优化行政审批提升便利度满意度
2020-09-24
水产城,不眠! 中国东海全面开渔"第一网"归来记
新华社宁波9月23日电 题:水产城的不眠夜——中国东海全面开渔“第一网”归来记 新华社记者林光耀、顾小立 22日凌晨1点,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渔港船影绰绰,带着东海全面开渔后的第一网海鲜,一艘艘渔船满载而归,陆续驶入港口。 码头上车来车往,渔民们分工协作,将捕捞的海鲜提出舱底、卸载上岸。凌晨2点,位于石浦渔港畔占地117亩的中国水产城内灯火通明,泛着亮光的一箱箱海鲜被推入一个个集装箱中,运往全国各地。 “今年开渔收成喜人,带鱼、马鲛鱼、小黄鱼、鲳鱼是第一波回港海鲜中的主力。”宁波汇舟海洋渔业...
2020-09-24
我国将依托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一流医学院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维护亿万人民的健康离不开医术精湛、数量充足的医务人员队伍。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加快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作出系统部署。意见提出,积极采取措施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医学专业,依托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一流医学院。 质量是医学教育的“生命线”。为全力提升院校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意见提出,积极采取措施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医学专业,依托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一流医学院。举办医学教育的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深挖潜力,着力提升培养能力,积...
2020-09-24
中国网络文学走红海外
海外用户达3193万,海外市场规模4.6亿元 中国网络文学走红海外(网上中国) 如今,阅读中国网络文学已成为不少海外读者的日常“打卡项”。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用户数量已达到3193.5万,海外市场规模也达到4.6亿元。依凭全球化与数字化的东风,中国网络文学正扬帆远航。 海外市场“吸粉”无数 “求更新!”“千万不要断更啊!”“真期待故事下一阶段的走向。”在网络小说《诡秘之主》的读者互动区,诸如人物分析、情节点评、剧情走向猜测等...
2020-09-24
市政协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2020-09-24
“慧眼”卫星新进展:发现距离黑洞最近的高速喷流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记者董瑞丰)“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公布最新观测结果:在高于200千电子伏特的能段发现了黑洞双星系统的低频准周期振荡,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能量最高的低频准周期振荡现象。 记者22日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和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上述工作,成果已于21日由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在线发表。 研究者介绍,此次发现的低频准周期振荡起源于黑洞视界附近的相对论喷流(向外高速运动的等离子体流)的进动,为解决一...
2020-09-24
四部门:加大5G建设投资 加快关键芯片等技术攻关
据国家发改委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大5G建设投资,加快5G商用发展步伐。加快基础材料、关键芯片、高端元器件、新型显示器件、关键软件等核心技术攻关。 意见指出,要聚焦重点产业投资领域,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质增效。其中,要加大5G建设投资,加快5G商用发展步伐,将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优先向基站建设开放,研究推动将5G基站纳入商业楼宇、居民住宅建设规范。 加快基础...
2020-09-24
全国政协常委陈群来金寨县调研“同心示范工程”
2020-09-24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9月24日上午,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仪式在合肥举行。 设立安徽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安徽的重大使命,是安徽服务国家开放发展战略的重大平台,也是安徽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大机遇。 安徽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等要求,发挥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重要节点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先进制造业和...
2020-09-24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粮食上门收 致富有奔头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走进来安县施官镇龙山村龙粮米业有限公司,随着机器的轰鸣,一袋袋稻谷经过脱壳、碾米、抛光等多道程序,变成白花花的大米流出。 10多名工人在流水线上麻利地将这些大米封装、码垛,准备运送出厂。 64岁的贫困户黄立梅家里有12亩田地,在村里的牵线搭桥下,与龙粮米业签订了保价回购协议,将家里的土地全部按订单种上了香稻,每年光是这一项收入就达到了1万元。 “过去种稻子,怕收了卖不掉没地方晒,也不敢种太多,自从和米厂签了订单,企业上门收购,我和老伴甩开膀子干,日子越来越好了。”黄立梅笑着对记...
2020-09-24
首页
上一页
7356
7357
7358
7359
7360
7361
7362
7363
7364
下一页
尾页
共126411条信息/共12642页
转到第
页
新浪微博
官方微信
本页二维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