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西莲“蝶变” 邂逅“乡愁”
——金寨县油坊店乡西莲村依托山水资源致力乡村振兴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7-15 08:33:03 【字体:

  西莲村,地处金寨县油坊店乡西部,坐落在形似盛开的莲花山上。近年来,依托山水资源、特色产业,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同步推进征程中,西莲村实现了美丽“蝶变”。

  燕归来,家乡创新业

  今年4月,杨正福翻新房屋,开了一家名为“莲花山庄”的农家乐,成了游客口中的“杨老板”。

  “杨老板,我想和你提前预定下……”给杨正福打电话的是淮南游客罗宝兵,曾在6月底携妻儿到西莲村游玩,在“莲花山庄”吃过午餐,感觉杨正福家环境好,厨艺也不错。发了朋友圈后,很多亲友联系他组团。大家约着7月下旬到西莲村爬山赏景,亲朋好友加起来有30多人。

  可让杨正福犯愁的是,“农家乐”的5个房间难以满足住宿需求。

  “你家门前不是有块停车场空地嘛,我们部分人可以在那搭帐篷露营,听风声看星星,想着就很美。”电话沟通后,杨正福接下了这个“大订单”。

  西莲村平均海拔600米,四面环山中间平,高山盆地的独特地理位置,造就了奇绝景观。可很长一段时间,山水阻隔却限制了西莲村的发展。

  “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这句玩笑顺口溜,是西莲村曾经的真实写照,以前,村里只有一条单车道通到乡政府,每到冬季大雪封山时就断电,不少村民散居在山里。全村23个居民组,505户195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93户671人,是国家重点贫困村。

  为了生计,杨正福和很多村民都想着走出去,常年在外打工。“我们在外只能干点体力活,辛苦还挣不到多少钱。”杨正福特意花钱给儿子学了厨师,希望他能有更好的生活出路。

  2019年12月,西莲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掀开了发展旅游产业的新篇章,也让村民看到了一条致富新路子。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乡村振兴,西莲村着手将生态生活资源整合,不断完善生产生活设施,完成旅游驿站、户外营地、旅游公厕、观景步道、停车场等建设。

  杨正福回来了,他在城里饭店打工的儿子也计划着回来,扩展山庄推出特色农家菜。在乡村旅游中看到商机的可不止杨正福一人,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刘红云回村投资办起了农家乐,20多位外出村民也陆续返村,全村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00多人。

  留得住,春风吹进山

  “半通路、半通电、居住散”一度横亘在西莲人面前,随着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犹如春风吹进大别山,市政府办公室扶贫工作队进驻到村里。修路、改电、异地搬迁,三个“硬仗”让改变接连而来!

  结合宅基地腾退,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中心村,自2016年起,103户村民下山搬入新居,95%以上农户住进了别墅般的两层小楼。2017年投资7000多万元的双车道油莲路通车后打通了西莲村西出口,如今更是把水泥路修到了家家户户门口。投资4000多万元的电力改造、通信工程,让村民们从此告别冬季雪天断电困扰。今年又实施的安全饮用水工程,让213户群众用上了自来水。

  留得住,春风吹进山

  “半通路、半通电、居住散”一度横亘在西莲人面前,随着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犹如春风吹进大别山,市政府办公室扶贫工作队进驻到村里。修路、改电、异地搬迁,三个“硬仗”让改变接连而来!

  结合宅基地腾退,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中心村,自2016年起,103户村民下山搬入新居,95%以上农户住进了别墅般的两层小楼。2017年投资7000多万元的双车道油莲路通车后打通了西莲村西出口,如今更是把水泥路修到了家家户户门口。投资4000多万元的电力改造、通信工程,让村民们从此告别冬季雪天断电困扰。今年又实施的安全饮用水工程,让213户群众用上了自来水。

  “如今的生活大变样,好太多!”站在两层楼房前,48岁的贫困户张维胜感慨道。

  原先,张维胜一家居住在半山腰,下山需步行四里多的山路。因身居山中,又只会传统农业种植,全家生活困难。张维胜坦言,搬下山成了他和其他山中村民多年的期盼。

  2016年,中心村开建,张维胜一家搬下山有了新居。随之,党群服务中心、农民文化广场、村医务室、幼儿园相继建成。除了出行方便、环境优美外,张维胜对新生活还有着切身感受——“好挣钱”。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后,张维胜科学管理家中老茶园,提升了产量和品质,茶叶上市时压根不愁卖。农闲时,他还和妻子在村里产业基地、合作社上班,一天有着百元工资收入。

  随着村里旅游业兴起,大量游客的到来,也带动了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原先抛荒的土地成了香饽饽,很多人前来流转,在给群众和贫困户带来地租的同时,还增加了打工收入,解决了80多人就业。

  2018年完成村出列、户脱贫任务;2019年脱贫7户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44%。安居有保障,就业有机会,致富有希望,西莲人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干劲更大了、精气神更足了。

  干得好,深山焕新颜

  村民张维相上班的西瓜基地,是由霍邱县新店镇的西瓜种植大户张振辉、赵大玲夫妇到西莲村流转山地发展的。“从栽瓜秧前到全部采摘完,需要大量帮工,去年支付劳务费用近8万元。”张振辉、赵大玲在去年试种成功后,今年继续建了65个大棚,预计西瓜可持续采摘到10月份,有着不少用工岗位。

  “我家住在西瓜基地对面,在基地上班活不累,上下班还方便。”张维相告诉记者,他做梦也没想过60多岁还能在家门口成为“上班族”。听力残疾的张维相在2015年摔伤腿部后无法外出打工,和老伴靠务农生活,家庭经济收入偏低。西瓜基地里浇水、锄草等活,都是张维相可以胜任的,留在村里照样有了工作。其老伴被聘为村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也实现了稳定就业。

  去年,西莲村还试种了穴盘草莓育苗30亩,因山区昼夜温差大,培育的草莓苗苗壮抗病虫害强,成活率达98%,每株能卖到1.4元,远比其他地方0.35元/株价格高。今年上半年,合肥市长丰恒劲公司联系村里合作投资300万元,兴建了80亩穴盘育苗和采摘观光园,草莓苗远销到俄罗斯。

  打好“高寒山区”牌,特色农产业也渐成气候。黑毛猪由不足300头增加到600多头,用于腌制泡菜的豇豆由零散种植增加到30亩,高山有机茶基地扩大到2000亩……

  脱贫攻坚,产业是基础;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我们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可谓走上了一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带动多产业发展和全体村民受益的路子。”西莲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党支部第一书记周晓峰的语气中透着自信和自豪。

  以山峦、奇石、瀑布、古树、翠竹为主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历史、红色文化、农耕民俗都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全年接待游客由2017年不足4000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3万多人次。今年,西莲村又投资建设了西风口、东岭两个观景台,同时,完善村规民约,提升村容村貌,培育文明新风。

  西莲,这个地处大别山腹地的美丽休闲山村,完成了从“养在深闺无人识”到游人如织的美丽“蝶变”。(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