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正当时 市中医院“三伏贴”16日开贴
即将入伏,又到了夏季养生重头戏“三伏贴”上场的时候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炎热的三伏天正是“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7月16日是头伏第一天,市中医院“三伏贴”活动也将于当天火热开启。但是,小小一剂三伏贴,讲究可不少,具体怎么贴,让我们走进听听中医专家怎么说。
冬病夏治正当时,“三贴伏”受青睐
“我有过敏性鼻炎,一到冬天的时候容易犯,需要到医院冲洗鼻腔,去年夏天我第一次贴‘三伏贴’,情况就好了很多,鼻炎明显减轻了。”7月11日上午,在市中医院康复科,市民王女士为了方便起见,今年提前预约了三伏贴。
“6月中旬以来,已有不少人来到我们科咨询三伏贴的消息,并预约登记。”记者从市中医院康复科了解到,三伏贴又叫三伏“天灸”,是冬病夏治的典型疗法之一。根据中医理论,农历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这段时间人体阳气旺盛,气血充盈,经脉之气流畅,穴位敏感,此时根据不同病症,辨证选用具有温经通络、益气助阳的药物,贴敷到人体特定的穴位,通过调理脏腑发挥平衡阴阳、畅通气血的功能,从而使好发于冬季或者于冬季加重的某些虚寒性病症得以减轻发作乃至不再发病,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十余味药材浓缩,适宜多种慢性病
据介绍,目前,该院三伏贴接纳的常见病种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小儿功能性疾病、妇产科疾病、阳虚体质,以及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寒湿引起的颈肩腰腿痛等症。“拿呼吸系统疾病来说,以咳嗽为特征的疾病,如哮喘、气管炎、咽炎、鼻炎、支气管扩张等,都可接受贴敷治疗。而颈背腰腿寒疼则是中老年人冬天常见的疾病,与之相关的如骨性关节炎、关节发凉、麻木、酸胀等不同症状,通过穴位贴敷刺激穴位,能够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达到减少或防止冬天发生疾病的目的。”安徽省名中医、市中医院康复二科主任方无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别看这一片三伏贴丸剂只有硬币大小,它是把十余种药物研成细末,用姜汁调和后制成,浓缩了十余味药材的药性,都是道地药材,根据不同个体进行辩证施治选穴贴敷。”据方无杰介绍,因为三伏贴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内病外治、安全无毒副作用,特别是既不用打针又不用吃药,最易为儿童接受。开展以来,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好评。“来我们医院进行三伏贴疗法的人每年都在增加,去年整个三伏,就有逾3000人进行了贴敷。”方无杰告诉记者,以前,来贴三伏贴的多是老年人,近年来,随着适宜人群的日益增多,孩子和年轻人也逐渐成为冬病夏治的重点人群。
中药敷贴有禁忌,勿盲目跟风
因为三伏贴具有简、便、廉、验等优点,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这种疗法包治百病,甚至根据“网上秘方”自行买药敷贴。在此,方无杰也提醒大家,三伏贴不是“多病一方”,并非人人皆宜。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以及所患疾病的不同对症下药,不同患者药膏配制不同,贴敷的穴位也不同。根据个体差异耐受性不同,贴敷时间长短也有所变化。另外,三伏贴对于体质偏虚偏寒的患者效果明显,如果是温热病邪引起的热性疾病、感染的发热期,以及易于口舌生疮的内火较重者,用之无用甚至可能加重病情。因此,想靠三伏贴治病,最好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施治,切勿盲目跟风。
“还有一些患者冬病夏治后一见疗效,就马上停止治疗,这并不科学。”方无杰表示,冬病夏治是一个综合性治疗过程,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一般至少要贴够3年-5年,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据悉,今年7月16日开始进入初伏。市中医院的“三伏贴”也将从当天开始贴敷,具体时间为:头伏7月16日-7月25日、中伏7月26日-8月14日、末伏8月15日-8月24日。三伏贴期间,医院还有相关惠民举措,如在贴敷三伏贴的同时,会根据相关症状,辅以免费的拔罐治疗等,市民可来院咨询。(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