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裕安区“五有”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和管护

编辑:高方勇 来源:六安新闻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7-07 08:43:31 【字体:

  截至6月底,已经完成88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2020年省级中心村建设已完成项目进度的55%,为把美丽乡村真正建成农民的幸福家园,裕安区认真做好美丽乡村管护工作。

  一是管护有制度。为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确保运行常态化和效益发挥,2013年起,裕安区每年都出台《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对管护内容、管护方式、管护标准、资金渠道予以明确,为后期管护提供制度保障。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做好产权登记,明确管护主体责任,同时各村成立村民理事会,理事会对中心村项目建设、项目监督以及中心村管护队伍进行监督考核,制定文明公约,建立网格化日常监管机制,做好管护记录,管护成效纳入对各乡镇考核。

  二是实施有标准。一是明确美丽乡村中心村新建、改建房屋管理制度,明确申报审批程序,确保符合规划,防止乱搭乱建;二是明确美丽乡村建设投资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和具体职责,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使用、工程建设管理公开透明、安全实用;三是明确中心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制度,确保中心村内保洁到位,生活垃圾得到及时收运,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运维管理到位。2019年,16个省级中心村共配备了16个深埋桶,2100个垃圾分类收集桶,印发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垃圾桶配置量满足了农户生活垃圾及时收运的需要;因地制宜采取三格式化粪池、微动力处理设施相结合的办法收集生活污水,确保中心村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污水外流的可能性。

  三是推进有方法。为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礼仪修养,裕安区以村为单位,开展文明户评比活动,开展“五比五好”评比活动,助推乡村文明建设。2019以来,全面实施送戏下乡工程,送戏下乡16场惠及基层群众4000余人;成功举办广场舞大赛、篮球赛等文化活动10余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群众文化发展模式逐步形成。

  三是干活有队伍。建立公共设施管理制度,成立美丽乡村中心村管护队伍,做到道路、管网、绿化、路灯、公厕、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点、池塘、文化设施、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的日常管护责任到人。2020年,继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PPP项目集中治理模式,巩固保洁队伍,每村配3-5名保洁员,共多52名管护人员。

  四是建管有经费。2019年,通过整合扶贫涉农资金2809万元用于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区财政投入2100万元专项用于省级中心村建设,较上年度增幅超15%,同时出台《裕安区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专项资金必须用于工程项目建设,对资金报账实施精细管理,确保将钱花在刀刃上;2019年对以前年度实施的省级美丽乡村点追加项目资金821万元用于提升配备建设;2020年16个省级中心村按每村2万元标准安排管护经费32万元。

  五是成效有考核。美丽办组织验收组对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情况进行打分,得分作为美丽乡村中心村通过验收的依据,结果运用到年底乡镇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同时长效管护得分情况作为下一年度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和提升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刘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