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区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助力党建引领扶贫
近年来,裕安区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党建引领扶贫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科学规划,积极探索多种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有效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互促双赢,目前裕安区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总额达3415.75万元,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11个。
村校企联建,激活新引擎。裕安区委组织部精心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创新工作思路,以“村+校+企”的模式实现富民强村双赢目标:罗集乡杨公村在帮扶单位六安市职业技术学院注资125万元的助力下,建成绿植大棚种植基地1个、种苗育苗基地2个,现有绿植40种15.5万株,同时又与六安市艾尚花艺有限公司联合经营项目部,共同致力于绿植培育与养护,并引入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业团队,负责绿植的后期线上平台销售,真正形成了村校企联动模式,形成一套完整的“种产销”产业扶贫生产线,预计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年增长10万元以上,带动40余户贫困户发展绿植种植,基地解决贫困人口就业30余人,实现村民双赢致富的目标。
股份制合作,凝聚新合力。裕安区委组织部以党建引领扶贫为重要抓手,依据各村自然禀赋不同,因地制宜助力推进“三变”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独山镇游芳冲村充分利用当地高山野茶的资源优势,借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契机,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股民”的模式,创办游芳冲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主要生产当地当地的高山野茶。合作社吸纳全村村民为股民,村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股民参与,成立理事会、监事会,明确人员分工,规范财务管理,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股东大会,对合作社的重大事项进行通报研究。股民除去卖茶、炒茶、务工等收入外,还可凭鲜叶、劳务、现金等入股进行分红。合作社通过优先收购贫困户鲜叶、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等途径,可带动贫困户97户285人实现增收。
就地式取材,增添新效益。裕安区委组织部指引各村紧密围绕“走生态路、打绿色牌、挣特色钱”发展方向,全力延伸绿色农业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群众稳步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韩摆渡镇苏北村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根据全村沙土地的性质以及传统种植习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探索蔬菜种植、生态脱贫新路子,发展“阳光小菜园”集体经济项目。村集体把农户个体种植嵌入村集体产业发展链条,负责小菜园标准化建设、种苗定购培育、生产技术指导和产品收购销售,免费为愿意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农户的房前屋后小菜园统一安装栅栏和围档,购进蔬菜优良种子,以进价统一销售给农户,同时充分利用好县域结对搭建的各类市场平台,搭台铺路保障蔬菜畅销无忧,其中精心培育重点打造的苏北小萝卜更是直供省城市场,大力激发农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