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里输送“光明”
——霍邱县供电公司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侧记
工厂里的机器隆隆地响起来了,马路上的汽车多起来了,人们来往忙碌起来了……霍邱,这座因疫情被按下暂停键的城市正在逐渐恢复运转。全县工业企业和建设项目有序复产复工以来,霍邱电网用电负荷曲折向上,最高值达到去年同期负荷的91.2%。
霍邱供电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精准施策全力服务企业复工复产,为县域经济全面激活提供强劲动力。
保电绿灯,企业用电无忧
在合肥高新区霍邱现代产业园内的聚联包装科技公司机器轰鸣,工人们在生产线上,组装、检验、包装,一刻不停。而在该公司配电房内,霍邱供电公司3名员工正忙着对供电设备、安全工器具进行检测,确保生产线24小时电力十足。“供电服务特别及时、高效,保障有力,我们心里踏实多了!”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点赞供电服务。
为让复工复产企业用电无忧,霍邱供电公司前期排摸符合复工复产条件的工业企业45家,以网格化服务方式主动对接企业,建立服务企业解难帮困问题清单。科学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加强电网设施运维和网格化抢修服务,协助客户开展用电设备的巡视巡查检测,消除用电安全隐患。同时联系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理25张电力抢修车辆通行证,针对可能发生隔离情形,制定应急接管预案,确保区域用电服务不中断。
截至目前,霍邱供电公司18支疫情防控与复工企业用电党员服务小分队,累计电话回访、实地走访重点企业144家。该公司按照“一户一策”原则,及进归档整理,详细记录企业名称电话、企业恢复生产时间、检查流程、所提需求等,提供更快捷的管理服务。
惠企落地,助力减负前行
“供电公司建议我们按照合同最大需量方式结算基本电费,据测算,如此一来,每月可节约成本近万元,真是雪中送炭”,安徽雷利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受疫情影响,该公司处于半复工状态,用电负荷并不大。霍邱供电公司安排党员服务队主动对接该公司,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量身定做了一套电价结算方式,通过“一户一策”服务,实现“服务升级+减少电费”,助力企业减负前行。
霍邱供电公司积极落实助推企业复工复产惠企举措,积极走访县政府相关部门、联系工矿企业,宣传助推企业复产复工举措,“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复产渡难关。措施包括对确因流动资金紧张、缴费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实行欠费不停电措施,并暂停收取电费违约金;对企业因疫情防控需要,办理基本电费计收方式变更、暂停、减容及恢复等业务的,实行“先办理、后补材料”,做到“当日受理、当日流转”,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减负行动不止如此。由于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复工的时间还不确定,霍邱供电公司开辟绿色通道,帮助企业测算基本电费成本,指导用户选择合理的基本电费计收方式,最大程度减少企业电费支出。对因疫情防控需要扩大产能的企业,如选择按合同最大需量方式结算基本电费,超过合同约定最大需量105%部分按实计取等政策,全力减少企业用电成本。
截至2月25日,该公司已为全县31家大工业用户办理变压器暂停手续,将其中28家企业的暂停时间追溯至2月1日,减少企业用电支出31.09万元。为2家企业办理了基本电费计收方式变更。为15家企业办理了变压器启封业务,其中1户暂停时间不满15天的用户,基本电费按照实际使用天数折算收取,减少企业用电支出2205元。共为120处防疫检查站用电提供“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减少客户办电支出4.33万元。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目前已累计减少企业办电和用电成本35.64万元。
支撑有力,重点项目有序复工
“这块地土质比较松,有沉降的可能,杆坑的位置要进行加固处理……”在城关镇10千伏五里村五里3#台区改造等工程项目选址,省管产业蓼都施工队队长宋红兵再次对工程项目进行复勘,及时发现消除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
“目前,公司首批复工农网项目已获县发改委备案批复,参建单位均为省管企业,共涉及城关、岔路和孟集三个乡镇,计划在本周开始作业,我们将建成一处、投运一处,刚好能赶上本地的春耕农忙”,霍邱供电公司网改办负责人王绪昕说,首批开工的7个农网项目都是贫困村项目且为疫情低风险区域。
“我们已收集10家施工单位、237名拟返岗人员信息,除省管企业外,5家本地参建单位53名人员隔离期满,随时可以开工。”王绪昕表示,霍邱供电公司严格落实省公司关于电网建设项目的开工、复工管控要求,设定开复工必备条件,从组织安排、防疫物资配备、现场环境防护、返岗人员健康排查、应急准备、安全管理、规范复工手续等多个方面对参建单位提出要求,不满足条件坚决不予复工;制定参建单位作业前、中、后防疫及安全管控措施,全方位保障参建人员复工后防疫及作业安全;下发复工方案和复工资料模板,安排专人线上指导,确保参建单位切实做好复工准备。
不仅是农网工程正在有序开工、复工,霍邱供电公司还将复工35千伏岔路、新民、众兴等3个输变电重点工程项目,满足用电需求,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张正武 李宏提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徐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