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沙河乡科学开发管理村级公益性岗位
早春3月,大山里依旧寒意料峭。一大早,家住在祝畈村邓湾组的夏长炎就热火朝天的干起来了,他拿上大扫把、抗上一把铁锹和锄头,来到位于垒峰中心村庄旁,沿着公路就仔细清扫了起来。“这活不是很累,扫个2.5公里的路面、再清清沟,一上午就能完成,每个月上岗5天以上,还能多劳多得呢,每个月至少拿个500块钱,我高兴着哩!”夏大叔说。近年来,沙河乡大力倡导勤劳脱贫、就业致富,科学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充分调动在家贫困劳动力积极性,做到“就业一人,稳定一户”。
科学设岗——“有活干”
祝畈村夏长炎就是这些公益性岗位中的一员。今年58岁的他家中4口人中有3个人都患有疾病,他本人患有心脏过缓症,去年肝部肿瘤还做了个大手术,妻子李淑芬是视、听二级残疾且患有中度抑郁症,32岁的儿子正值壮年,却是个让父母寝食难安的二级精神残疾,家中药物不断,负担非常重,一家的收入只能靠唯一健康的女儿在合肥务工。自从2015年被评为贫困户以来,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屡屡上门帮扶,精准施策,提高了家庭收入,增强了脱贫信心。2019年上半年还为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负责清扫垒峰中心村庄路面,只要按时按量上岗,每月都有稳定收入,极大地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党的政策好啊!我更要好好干活,把路面扫干净让大家住着都舒服!”夏大叔朴实的笑了。
严格管理——“干好活”
在设岗选人方面,沙河乡优先考虑在家务农且有能力胜任岗位职责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地制宜开发了环境保洁巡逻员、生态护林员、油茶管护员、光伏电站管护员等十余种岗位,全乡公益性岗位达220人,极大地促进了就业扶贫,以劳动致富方式提振了群众的脱贫精气神。
在用人管理方面,沙河乡印发了《沙河乡村级公益性岗位管理员管理办法》,创新聘用熟悉本村情况、有高度责任心人员担任管理员岗位,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用工进行巡查、考核。沙河村岗位管理员余大爷每天都要在路上巡逻,查看公益性岗位上工、完成任务情况。他先是在中心村庄附近查看道路、公厕清扫等情况,随后沿村路而上,查看集中光伏电板板面是否积灰,发电是否正常,最后来到边店组栽种油茶片区,“春季更要关注油茶苗长势情况,比如这个沟,宽度要保持在30公分左右,深度在10公分左右,负责这片的公益性岗位要及时来查看苗木成活和长势……”余大爷将巡逻查看情况一一记录在册,作为本月公益性岗位工资发放依据。
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沙河乡进一步规范村级公益性岗位管理,聘用专门的管理员进行巡查,扶贫办会同督查办不定期督查公益性岗位和管理员上岗履职情况,避免了“变相发钱”,防止了就业脱贫“福利化”倾向。
动态调整——“能干活”
为发挥公益性岗位最大效用,在设岗选人的基础上,沙河乡实行动态管理制度。以实际情况为准,公益性岗位管理人员每月上报出勤、完工情况,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将出勤与打卡进行比对,确保无误。同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清理因超龄、身体健康或外出务工等原因不能坚持工作的、不服从安排、消极怠工、未完成合理目标任务等人员,杜绝虚报冒领、违规骗取、“吃空饷”等行为。
“扶贫先扶志”、“扶贫不养懒人”,沙河乡严格管理村级公益性岗位不仅是为贫困群众提供了在家就近就业的机会,更是倡导了勤劳致富的良好风气,提振了扶贫精气神,为实现高质量脱贫注入了强劲动力。(李梅 刘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