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便民初心在服务细节中闪光
近日,市政务服务中心社会事务综合窗口的暖心一幕让人动容:工作人员主动延迟下班,为从霍山县专程赶来的陈先生办理了麻醉药品印鉴卡申请,省去了他来回奔波的劳顿。这看似平常的“延时服务”,不仅温暖了办事群众的心,更让政府的公信力在细微处悄然提升,值得点赞。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政务窗口似乎总是“准点上下班”,办事群众需要提前预留足够的时间,才能顺利办结业务。然而,工作繁忙抽不开身、路途遥远赶不及窗口下班时间等现实困难,常使办事群众陷入“赶不及”“白跑腿”的窘境,总觉得办起事来没那么方便。如今政务窗口的主动“延时服务”,恰恰破解了这一难题。看似只是工作时间的小小调整,背后却是服务意识从“按点办公”到“按需服务”的深刻转变,也让原本冷冰冰的工作流程,多了份人情味的温暖与互动。
其实,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期待,从来不止于“能办”,更在于“好办”“快办”。当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窗口能主动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办事情,当工作人员愿意为晚到的群众多留一会儿,“能办事、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就会从口头上的承诺变成服务常态。这种转变,没有轰轰烈烈的举措,却在细微处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让便民服务有了更坚实的支撑。
当前,“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我们期待更多地方、更多领域能够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要紧事,在流程上做“减法”——减些繁琐、少些跑腿;在服务上做“加法”——多些主动、增些温度,切实让群众办起事来少些奔波、多些顺意,体会到更多实实在在的“细节温暖”。(齐盈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