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街道:深耕“三字诀”织密基层党建“经纬线”
中市街道健康苑社区积极探索新时代基层治理新路径,通过“活、严、实”三字诀有效激活党组织的“神经末梢”,锻造信仰坚定、素质过硬、担当有为的党员队伍,构建运行高效、服务精准的组织网络,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基层治理效能,切实解决居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铸魂为本,让思想教育“活”起来。理论学习“有滋有味”。将理论学习与本土资源结合,打造“行走的党课”。组织党员走进革命纪念馆,邀请老党员讲述红色故事;在小区开展“小板凳课堂”,通过场景化、互动化的学习方式,让理论从“纸面”走进“心坎”。党性锤炼“见行见效”。推行“党性实践清单”制度,将参与志愿服务、解决群众诉求等纳入党员考核。例如,在小区改造项目中,成立党员攻坚小组,带头调解矛盾、宣传政策。通过“学中干、干中学”,推动党员将理论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教育阵地“可感可触”。针对年轻党员“手机不离手”的特点,积极在微信群推送学习信息,邀请优秀党员分享学习感悟。同时,定期推送“红色有声读物”,让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充电”,实现思想教育从“定时学”到“随时学”的转变。
聚才汇智,让队伍管理“严”起来。严把入口关,让党员发展“优中选优”。采取层层推荐、比较遴选等方式,从本辖区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表现优异的志愿者中吸纳优秀人才,重点发展40岁以下优秀青年,优化党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创新党员后备力量培养模式,社区“两委”干部与培养对象建立一对一联系帮带机制,教育引导其提高责任意识、主动担当作为。严管厚爱结合,让党员作用“立得住、看得见”。实施“党员积分制”,将参加组织生活、参与志愿服务等量化赋分,积分与评优评先挂钩;建立“党员政治生日”制度,通过赠送贺卡、重温誓词、谈心谈话,增强党员归属感。
强筋壮骨,让组织建设“实”起来。织密组织网络,消除覆盖盲区。在新业态蓬勃发展的当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成为党建工作的“新课题”。社区积极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小区,免费提供避暑取暖、歇脚充电、饮水避雨、餐食加热等9项服务,设置“友好”线路图、规划小哥临时停车区2个、充电站2个。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的优势,引导他们在社区治理、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方面发挥移动探头、流动岗哨作用,鼓励新就业群体发挥个人所长,参与基层治理、实现从城市服务者、旁观者到奉献者、参与者身份转换。选优配强队伍,激活“头雁效应”。定期组织开展工作人员之间业务知识交流培训,使社区干部在工作中学、在实践中学,着力提升社区干部“俯身能干”“一键解决”能力。加强全科社工知识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实务能力培训,培养“一专多能”的社区工作全科人才,营造比学赶超氛围,锻造一支懂党建、善治理的“硬核”队伍。(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