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开发区:“五个专班聚五力”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金寨经济开发区围绕堵点、重点、难点和薄弱点发力,成立五个工作专班,聚力奏响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强力破堵点,健全专班机制。县委、县政府从全县大局出发,成立以开发区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开发区班子成员各领一块、分别任副组长,县直部门参与的企业协同发展(商协会)、要素保障(创新金融)、资源盘活、对外合作(招商)、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等五个工作专班,着力破解项目推进、政策兑现等跨部门工作衔接方面的堵点,推动开发区和县直部门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中,要素保障(创新金融)工作专班下设金融服务和物流保障2个为企服务小组,企业协同发展(商协会)工作专班下设4个产业服务小组。建立了问题收集、定期会商、动态管理三项机制,明确了专人负责收集专班和小组反馈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采取动态管理,加强统筹调度,完成一个、销号一个,形成工作闭环。定期会商,专班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阶段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工作措施。
发力抓重点,细化工作职责。五个工作专班均制定了专班工作方案,明确了总体目标和阶段性工作任务,制定了月度、季度任务清单,逐条逐项推进,形成了工作闭环。健全企业诉求办理机制,对走访中收集的问题进行逐项分析研究,及时转交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实行清单化管理,定期调度,逐一销号。对外合作(招商)工作专班树牢主导产业意识,已制定产业链图谱,为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提供指南;优化完善供地及租赁厂房项目协议模板,提升了项目协议规范性;制定了《招商引资项目决策流程》,规范招商项目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效率;即将出台《社会引荐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充分调动社会人员招商积极性。
奋力攻难点,取得积极成效。召开智库专家专题培训会,对接同济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开展人才共需共育交流,加强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借脑借智。成立开发区商会电动机车行业分会,推动电动机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精准对接、协同发展,着力构建区域“微循环”,新能源动力机车及零部件产业入选安徽省特色产业集群。自工作专班成立以来,对199家规上工业企业进行了逐企走访,帮助5家企业申报国家“两新”项目,可望获补助资金近6000万元。通过走访摸排,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共收集企业诉求108个(不含专班能解决的诉求),目前已办结企业诉求70个,帮助解决了制约企业的多项发展难题。
倾力补弱点,筑牢发展根基。聚焦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建立金融服务小组,推行政银企对接会制度,常态化开展融资摸排、办理等工作,县产投公司、金园资产公司和开发区财政金融局合署办公,全力保障资金需求。摸排融资需求企业47家5.9亿元,通过专班协调解决融资1.25亿元。聚焦物流运输短板,建立物流保障小组,开展物流调研,探寻补齐物流短板思路,建设董冲大货车停车场全天候免费使用,缓解大型物流车辆停车难题。起草《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若干举措》等文件,并谋划网络货运平台,针对性解决企业物流运输成本偏高等问题。聚焦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问题,建立资源盘活工作专班,常态化开展低效闲置土地清理整治、僵尸企业盘活、闲置低效厂房提质增效,通过腾笼换鸟、兼并重组、分割转让等多种途径提高亩均效益。建立了低效闲置资源台账,通过第一时间匹配新落户项目土地、厂房需求信息,推动供需两端有效衔接。今年以来,盘活低效用地250亩,依法无偿收回闲置土地260亩;以招引新项目租赁方式盘活35000平方米闲置厂房,土地利用和产出效益明显提升,努力打造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样板工程”。
合力创亮点,推动提质增效。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工作专班整合了县发改委、县科商工信局、县委组织部、县技师学院等单位的力量,针对企业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申报、产学研合作、优惠政策兑现过程中的问题和痛点精准问诊,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创新创业服务。同时整合资源,积极申报智慧园区、零碳园区、无废园区等各类园区荣誉称号;正东智能等14家企业已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绿之铃等12家企业已申报创新型中小企业,雅迪机车等企业拟申报制造业单项冠军、博士后工作站、博士驿站、专精特新小巨人,切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季度,开发区新开工项目7个,超过原定计划2个;新投产项目7个,超过原定计划4个;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个,总投资规模89.8亿元;全区经营(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55%,经济指标增势强劲。(李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