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沙河乡:以“六尺巷调解法”为引 绘就调解温暖底色
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金寨县沙河乡积极探索新时代调解工作新路径,深入学习“六尺巷调解法”,从理念、机制、队伍、实践四个关键方面着手,为调解工作注入温度与活力。
传承礼让文化,树立温情调解观。“六尺巷”蕴含的谦逊礼让、和谐共生精神是调解工作的宝贵财富。沙河乡通过组织专题讲座、观看纪录片、开展主题研讨等形式,深入学习“六尺巷”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价值理念,引导全体乡村干部深刻认识调解不仅是解决纠纷,更是修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求调解人员将“和为贵”“让一步海阔天空”等理念贯穿始终,以平和、耐心、包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当事人,用心倾听诉求,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让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感受到理解与关怀,为成功调解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构建协同网络,保障调解高效率。借鉴“六尺巷调解法”中多元参与、协同化解的思路,沙河乡着力构建完善的调解工作机制。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依托乡“一站三中心”,加强与司法、公安、各村委会的沟通协作,形成调解合力。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及时调配资源,实现精准对接、高效化解。完善调解工作的跟踪回访机制,对已调解案件定期回访,了解协议履行情况和当事人满意度,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调解工作善始善终。
提升专业素养,打造优质调解军。组建一支高素质的调解队伍是落实“六尺巷调解法”、实现有温度调解的关键。沙河乡不断加强调解队伍建设,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班、邀请优秀调解员分享经验、提升调解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沟通技巧和调解能力,引导调解人员坚守公正、廉洁、为民的职业操守。鼓励调解人员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增强对群众的感情,以真心换真心,提高调解工作的亲和力和公信力。
聚焦矛盾化解,展现调解暖力量。沙河乡将“六尺巷调解法”广泛应用于各类矛盾纠纷的化解。调解人员以“六尺巷”故事为切入点,引导纠纷当事人互谅互让,从邻里情谊出发,协商解决问题。调解人员积极运用“六尺巷调解法”,深入了解各类矛盾根源,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从法律、道德、人情等多方面进行疏导,最终将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通过在理念、机制、队伍、实践四个方面全面发力,深入学习“六尺巷调解法”,沙河乡的调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大幅提高,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更加坚实。下阶段,沙河乡将继续深化“六尺巷调解法”的学习与应用,不断探索创新,让调解工作的温度传递到千家万户。
(熊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