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店镇:农文旅融合“三招”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
近年来,江家店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以产业融合、文化传承、品牌塑造为抓手,充分挖掘融合乡村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稳步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功解锁乡村振兴的全新密码。
产业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产业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纽带,充分挖掘乡村田园风光与特色农业产业的潜力,推动两者深度融合。以林水寨生态园为产业融合样板,打造集观光、旅游、果园采摘、农耕体验、康养等为一体的大型田园综合体。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农产品加工车间,将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利用“互联网+”,开展农产品溯源、农产品直播带货等活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将本地的鱼田雪稻、永裕大米、御皖山羊等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提高农业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据统计,该生态园2024年共计接待游客15万人次,农产品营业性收入达22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6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2万元。
文化传承,筑牢乡村振兴新底蕴。保护历史遗迹,加大对古建筑、历史遗迹、土坯房的保护利用,新建村史馆、农耕文化展示馆等,留住乡村的历史记忆。深挖民俗文化,组织老乡贤、老党员、老教师、老手艺人等成立民俗文化保护团队,对非遗文化、农耕文化、民间故事进行深度挖掘和合理利用,将其转化为旅游资源,实现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依托文明实践活动,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爱在七夕·传承好家风”、“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等文化活动。培育乡村文化人才,建立“走出去+引进来”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实地跟班学习等方式,培养一批热爱乡村文化、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文化人才。截至目前,建造4个村史馆、1个农耕文化展示馆,培养1名省级非遗传承人、1名市级非遗传承人,每月至少开展1次民俗文化宣传活动,培训乡村文化人才200余人次。
品牌塑造,擦亮乡村振兴新名片。推出精品旅游路线,打造挥手烈士纪念园、张忠红军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为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共享空间,串联永裕水利合作社、林水寨生态园、新沟民族村文化长廊等线状景观,打造红绿融合的新晋网红打卡地。持续深耕“传承非遗·体验非遗”等文化品牌活动,策划举办春季花朝节、夏季音乐节、秋季丰收节、冬季游园节等四季品牌节会,2024年观光游客达2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650万元。打造产学研实践基地,引进名牌大学毕业生、留学生等倾力打造的高品质休闲游模式的“耕读”文创项目,开展以摸虾、逮鱼、采摘、划船、插秧、收割等一系列沉浸式农耕体验,林水寨生态园荣获区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在林水寨景区游客中心、田园民宿等设立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展示售卖区,结合本园区特色农产品、文创产品,乃至全区的特色产品,打造伴手礼品牌。其中林水寨生态园小龙虾被收集登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鱼田雪稻获得“有机转换认证证书”。(张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