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皋城新语】没有门禁的县政府大院是直通民心的“六尺巷”

编辑:杨庆云 来源:皖西日报社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11-18 09:20:28 【字体:

  11月15日开始,我市舒城县政府大院随意进出无门卡、自由停车不收费的报道,经本报新媒体发布的短视频在网上“火了”。一时间,各大新闻平台纷纷转载并报道,引起了网民的强烈兴趣,抖音、视频号总阅读量近千万。市民在感叹比自家小区还容易进出的政府大院背后,其实是县一级党委、政府适应基层社会治理,新时代下推动“六尺巷”工作法的具体实践。

  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体现在细微之处,融入在身边点滴小事里,为民有情怀,干事才会有担当。舒城县的这一举动,打破了“官”与“民”内心之间的那道藩篱,切实为广大群众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众多网友点赞评论称,“这才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笔者了解到,舒城县已连续多年在重要节日期间,将城区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停车场向社会免费开放,解决广大群众“停车难”问题,最大限度地保障交通安全、畅通。2019年7月,舒城县政府办发布《舒城县政府开放日制度》指出,实施“政府开放日”活动的主体主要是本县政府、辖区内各乡镇街道、政府部门、直属机构以及与群众联系密切的下属企事业单位、服务窗口单位等。

  笔者认为,新时代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是增强基层党委、政府公信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只有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并且让居民承担起监督政府行政的责任,才能促使居民的责任意识不断觉醒,不断地主动投入到社会共治共享中来。另一方面,共建共治共享也是改善基层社会治理生态的有效途径。只有展现出更高程度的治理开放性,才能强化治理主体的合作意识,为治理实践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促使治理主体之间持续开展高质量的治理合作,展现出多元治理的协同生态。

  舒城县政府大院不设门禁的这一做法,无疑是架起了沟通基层党委、政府和百姓之间的连心桥,打开了基层社会治理共治共享的一道大门。基层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同时还要协调好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需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只有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达成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发挥各主体的比较优势,才能明确和平衡好各主体的利益,探索出基层治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张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