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汤池镇:改厕刷新风貌 治理筑牢基层
为提升乡村整体品质,舒城县汤池镇将农村改厕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紧密结合,综合施策,全力推进农村改厕工作,不仅刷新了乡村的整体风貌,更在基层治理中探索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改厕是民生工程,更是治理革新。农村改厕,看似小事,实则关乎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与乡村文明的进步。在汤池镇,这项工作被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是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预防疾病传播的有效手段,更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通过改厕,汤池镇旨在引导村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乡村整体文明程度,为构建和谐宜居的乡村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从“脏乱差”到“净美新”的转变。自农村改厕工作启动以来,汤池镇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一方面,政府加大投入,提供财政补贴和技术支持,鼓励农户采用水冲式厕所或生物降解式等新型卫生厕所;另一方面,普及改厕知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经过不懈努力,汤池镇的厕所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简陋、不卫生的旱厕逐渐被干净、整洁的卫生厕所所取代。改厕带来的成效是全方位的。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有效减少了蚊蝇滋生,降低了肠道传染病的发生率,提升了村民的健康水平。同时,改厕还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工作机制,为汤池镇乃至更广泛地区的基层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改厕工作虽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巩固成果、防止反弹同样重要。农村改厕不是一次性的任务,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为此,汤池镇建立了改厕后续管护机制,包括定期维护检查、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确保改厕设施持续有效运行。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升村民环保意识和卫生习惯,形成“改厕、用厕、护厕”的良好氛围。
汤池镇的农村改厕实践,不仅是对传统生活习惯的一次革新,更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体现。(束永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