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区丁集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夯实粮食安全“耕”基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和保障,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裕安区丁集镇抢抓政策机遇,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个目标,稳步推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不仅提高了农作物产出效益,也提升了农作物用水效率,确保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丁集镇进一步细化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任务,将原本碎片化、产出低的农田正逐步转变为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的高标准农田。这不仅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还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机作业便捷程度。
两个组织,凝聚合力。在镇级层面,成立联席会制度,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施工方、监理方、群众代表等成员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进会,定期研究部署,明确各阶段工作重点,梳理细化问题台账,统一分析研究解决。同时,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分管领导负责,包村领导牵头参与本村项目建设全过程。在村级层面,成立由村“两委”、监督委员、村民代表等组成的工作专班,设立群众监督员若干名,邀请“土专家”“田秀才”共同参与项目全程的设计、确认、建设、监督等工作,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在组织上得到有力保证。
三个商定,有序推进。一是商定地块设计。由镇政府协调组织中标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入村入组逐一地块进行施工确认,并通过“板凳会”动员及广泛宣传,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通过现场确认对存疑地块发现的问题及时梳理汇总上报,给出解决方案,确保秋季全面施工。二是商定工程进度。倒排工期,挂图督战,实行日报告、周调度的工作方式,有计划地推进项目建设工作。三是商定后期管护。农田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做好建后管护是确保工程设施长期发挥效益的关键。丁集镇建立了以“网格化”“田长制”为代表的主导型管护模式,由村级集体组织具体实施的管护制度,压实各方管护责任,最大化提升高标准农田使用效率。
下一步,丁集镇将持续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农田排灌能力和农机作业能力,实现全镇耕地质效双提,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实现稳定增收。(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