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斑竹园镇:“文明实践”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近年来,金寨县斑竹园镇红源村通过不断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打通和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志愿服务,学习宣传新思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统筹推进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筑牢农村基层思想文化阵地,稳步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事业不断进步。
志愿宣传、密切联系群众
2018年开始,在红源村村委会的牵头下,红源村成立了文艺演出、政策宣讲等8支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政策和服务带到家家户户。新成立的红斑竹艺术协会自编自导自演本地“三句半”“快板”“小品”等节目宣传党的好政策,群众接受度高。政策宣传志愿服务队通过田间地头会、板凳会、小组会等形式进行政策宣传。医疗志愿服务队定期不定期开展慢性病人走访、宣传,建立病人档案,做到心中有数、案上记录。通过高频率的宣传,全年村内保持平安、稳定,村民满意度高。
以文化人、文化引导群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是红源村在新时代下的新课题。文化振兴首先必须重教育,红源村大力建设农家书屋,在村文化乐园专门设置一间农家书屋,农家书屋现有藏书4000余册,每到节假日、双休时间农家书屋一片“阅读”气象。村委会统筹申报各类资金修缮村内红色文化基地3处,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建设打造线下教育基地,经常组织党员、群众、学生到基地学习,铭记来时的历史,展望未来的征程。文化的力量,让乡村更具活力。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不断下沉,切实保障文化惠农的“最后一公里”。
成风化俗、推进移风易俗
多年来,送礼成了村里一个家庭的重要支出,多则上万元,少则也要几千元。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红源村通过摸索,特制定了《红源村村规民约》。村规民约规定:村干部带头不办非必要酒席,不送礼,不收礼;实行红白喜事报备制度,在得到允许后才能办理,办酒席的标准也有详细规定,根据亲戚关系规定礼金多少,全村村民不准参与“黄赌毒”,对于违反的村民首先通过红黑榜评比上“黑榜”,暂缓享受村内各项政策,待解除后恢复享受。
通过近两年的不断规范,红源村民风不断发生变化。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