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学院法学院组织学子感受乡村新变化
本报讯 日前,皖西学院法学院的“皖西小法郎”暑期实践团队赴阜阳市颍上县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聚焦产业振兴、文旅发展、基层治理、非遗传承等方面,以田野做课堂,用汗水写答卷,培育振兴热土新力量,并在颍上县夏桥镇人民政府挂牌志愿服务基地。
在实践活动期间,“皖西小法郎”团队在安徽龙耕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观“烤鸭蛋”生产流水线并参与电商带货直播。探访了夏桥镇万亩莲园,了解到了大规模莲藕种植的有利条件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模式。调研颍上县隆原米业采用数字化设备赋能稻谷加工,在安徽颍尚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体验了牛蛙喂养过程,学习“稻蛙共养”养殖经验。作为易地扶贫安置点,在安徽益安服饰有限公司探索搬迁群众的再就业的生产生活新模式。在颍上县剪纸艺术馆,拜访非遗传承人高翠老师,一道学习剪纸技艺,实现非遗保护与青少年文化教育的有机衔接。实践团育人以法、润物无声,走进夏桥镇中心学校将普法宣讲融入课堂,凝聚合力守护留守儿童全面发展。聚焦基层治理,调研毛桥村建成全省第一批“和美乡村”的示范经验,探寻镇司法所如何以司法动能优化营商环境,护航乡镇企业高质量发展,开拓以“村嫂制度”和“三级网格员制度”为代表的基层民主治理模式。
每到一处,皖西学子开展实地调研、法治理论宣讲、采访重要人物等实践活动,与农户同吃同住同行。几天的实践活动,实践团队成员亲身感受到颍上县从“贫至深”到“变至切”的巨大变化,实际感悟到当地因地制宜产业振兴打造和美乡村建设带来的变化,纷纷表示将坚定信心、躬身实践,为实现六安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汪潘睿 记者 张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