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经济开发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融合驱动机制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伟大实践中,金寨经济开发区牢牢树立“融合”意识,多管齐下融合发展、驱动,紧盯人才核心要素,强化企业科学布局,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助推园区可持续发展。
在人才培养上,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育新型劳动者队伍。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贯通、融合发展,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机制,积极对接金寨技师学院,开展入企培训活动,保障企业技工需求。组织安徽金鸿诺科技有限公司等家企业,开展电子组装工等工种培训,发放结业证书,有力提升企业职工技能水平,缓解企业技工短缺问题。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高度重视校企合作,走产学研发展道路,与安徽农业大学联合建成“安徽农业大学大别山综合试验站”,形成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永久性试验示范基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创业孵化基地,以及学生实习实训、创业教育的综合性平台;同科生物与同济大学联合建成“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基地”“生物医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在企业布局上,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好产业链融通带动作用,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企业,重点培育新能源、装备制造两个百亿元产业集群,完成“新能源动力机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申报,加大“四上”企业培育力度,规划钼基新材料产业园,确保与钼矿开发工作有序衔接。开展科技创新提升行动,完善企业梯队培育机制,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新增高新企业18家、战新企业5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
在数字应用上,纵深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开发区细化“一区一业一样板”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建设方案,建设工业互联网主平台和生态环境综合管理、能源监控和碳排放管理、智慧地图3个子平台,已完成第一期企业侧数字化改造项目,积极组织并推广数字化软件服务包领取与应用、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测评、数字化诊断、引导培育企业申报省级及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大力推广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工具,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23年共实现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9家、省绿色工厂1家、省智能工厂1家、省数字化车间4家。(曹彤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