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育出增收新“薯”光

编辑:杨庆云 来源:皖西日报社 浏览次数:129 次 发布时间:2024-04-01 09:42:04 【字体:

  “摆放均匀,不能太密,这样有利于吸收阳光,早出苗、多出苗、出壮苗。”近日,在霍邱县邵岗乡焦桥村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育苗基地,负责人杜红俊在指导农事钟点工培育红薯苗。

  今年,该合作社育苗基地共培育日光温室大棚红薯苗5亩多,包括西瓜红、密薯、紫薯等多个品种,可为当地1000多亩红薯种植栽培提供充足的优质红薯秧苗。

  “阳光大棚育苗更有优势,相较露天培育的种苗,可以提前10到15天移栽大田。”杜红俊告诉记者,为促进种苗生长,工人在苗床上排好种薯后,会覆上一层10至15厘米的熟土,然后浇透水,再覆上塑料农地薄膜。由于适销对路,每年春季,优质高产的红薯苗都会成为“抢手货”。

  近年来,邵岗乡焦桥村党支部瞄准红薯的广阔市场,党员干部带头大面积种植栽培,涌现出一个个红薯种植专业大户,逐渐形成千亩成片的红薯种植规模,红薯秧苗的需求量也随之加大。

  “去年,我们全乡培育红薯苗约10亩,每亩地可产出红薯苗20万棵以上。”该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站长赵阔礼说,除本地农户栽种外,红薯苗还主要供给周边乡村和外来客商,能带来近10万元的经济收入,秧苗的培育和栽种需要大量人工,可带动约5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务工增收。

  “合作社就在家门口,在这里铲铲草、育育苗、松松土,每天能挣80多元,还不耽误送孩子上学和照顾家里老人。”年近六旬的村民朱守俊说。

  邵岗乡副乡长李飞表示,焦桥村通过典型示范,已初步形成集红薯育苗、规模种植、产品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加工的红薯粉面、粉条、粉皮等产品销往大中城市,小红薯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兴旺产业”,也让群众感受到了红薯产业的广阔“钱”景。(张正武 韩彦儒 记者 徐有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