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安澜 幸福流淌
舒城县百神庙镇位于杭埠河南岸,为根治“水患之苦”,近年来,该镇集聚人力、物力、财力,深入实施杭埠河综合治理工程,目前,该项目已全部竣工,征地拆迁群众得到及时妥当安置,全镇经济社会获得进一步发展,实现民生保障和振兴发展有效结合。
筑起防汛泄洪生命之“堤”
许克友是百神庙镇林波村的一名种粮大户,2016年7月初,舒城县境内遭受大到暴雨袭击,辖区杭埠河林波村段发生河堤溃口,村庄、房屋、农田等损毁严重,许克友承包种植的近百亩农田水稻也惨遭“灭顶之灾”,在得知政府重新规划实施杭埠河综合治理工程后,一度想要放弃种粮的他,选择流转承包更多的田地,扩大种植规模。如今,站在杭埠河综合治理工程新建大堤之上,堤外良田千亩、稻花飘香,堤内流水回环、平静安澜,崭新的堤防工程,宛如“神龙盘踞”,守护着沿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据悉,百神庙镇杭埠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长13.7公里,流域面积580平方公里,总投资约2.3亿元,主要实施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穿堤建筑物处置、堤顶防汛道路建设等。“我们主要负责人带头抓、分管领导亲自抓、专班负责具体抓,镇村干部全线压上,确保工程建设快速有效推进,按时保质完成。”该镇党委书记曾胜勇说。
答好拆迁安置民生之“题”
走进杨圩村老屋组杭埠河治理拆迁安置小区,一幢幢安置房屋错落有致、排列有序,一条条水泥路纵横交错、宽阔通畅。雨污分流、宽带网络等现代化配置一应俱全。“我们是住在乡下的‘城里人’。”说这话的是杨圩村小拐组拆迁安置群众束庆务,他家在杭埠河综合治理工程中因征地需要拆迁房屋,按照“统拆自建”政策,束庆务户被规划在杨圩老屋安置点。现如今,束庆务已按照规划报批,在安置点的宅基地上建起了一层半住宅:三室两厅、中西式结合厨房、主卧带卫……“跟以前相比,现在我们住在安置小区里面真是太舒服了,家里面干净,屋子外面整洁,听说小区将来还要规划建设文化娱乐小广场,配备健身运动器材,生活真是越来越好啦!”束庆务高兴地说。
据了解,因杭埠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需要,该镇累计动员拆迁668户,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林波、中心、杨圩、元棚、郑圩五村共计8处安置点,拆迁群众全部完成安置,住进了新房子,过上了新生活。“我们多方争取政策用地,四处筹集配套设施资金,确保拆迁安置群众愿意来、有地建、住得好,幸福感强!”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徐新保说。
走好乡村振兴致富之“路”
“自从防汛路修好后,上高速有了新路,不但路程近了不少,最主要的是省了近一半时间,这对于我们水产品运输来说,防汛路就是致富路。”郑圩村淡水澳龙养殖基地负责人汤德根说:“我们厂养殖的水产品主要销往合肥,以前我们经常会遇到堵车等情形,运输时间长供氧不足就容易造成龙虾死亡。现在防汛路修好了,不但去合肥的路程短了,关键还一路畅通无阻,确保龙虾等水产品能在第一时间内送到市场,大大提高了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自该镇杭埠河防汛路全线贯通后,不但方便了周边群众出行,降低了企业运输成本,还大大拓宽了原有堤坝路基,方便了现代化农机设备通行作业,助力了农业生产。元棚村种粮大户周红兵承包流转的农田横跨堤坝两侧,以往受制于道路狭窄且未硬化,秧苗插播和稻麦收割无法进行机械作业,只能采用传统人工方式,生产成本高。自杭埠河防汛路改扩建通行后,他及时引进水稻育秧生产线,购买了插秧机、收割机等农机设备,不但提高亩均产量,还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经济效益明显。“现在防汛路又宽又好,我今年还准备再多流转两百多亩,全部机械作业,争取明年产值翻番。”周红兵笑着说。(记者 黄雪彦 实习生 朱琪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