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区罗集乡:“新时代文明实践+”让乡村振兴更有活力
今年以来,裕安区罗集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遵循“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思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提升产业影响力、文化创新力和人才凝聚力,为乡村振兴添活力、赋动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产业影响力”。罗集乡立足乡村地情特色,积极探索“文明实践+产业发展”新模式,让集体经济“量变”推动实现村民生活“质变”。今年以来,该乡充分发挥“578”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作用,积极凝聚村“两委”、驻村干部和基层群众力量,通过外出调研市场状况、寻求专家技术帮扶,破解多肉种植“密码”,实现村集体经济突破100万元。坚持党建引领,引进乡贤人士,成立绿海家庭农场,注册华裕香牌大米,带动10余户群众稳定就业、增收致富,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
“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创新力”。罗集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动员“578”志愿者深入各村、走访群众,依托党群议事会、庭院板凳会等形式在“面对面、话家常”中了解群众急事难事,听取记录群众诉求。探索“党建带队建、党员带队员”的志愿服务新路径,依托微信群、村部公告等形式每周推送理论宣讲、文艺体育、科普教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创新推出群众乐于且便于参与的“文明实践四单制”“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宣讲”“1+12+N服务”等特色项目7个,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新时代文明实践+人才凝聚力”。罗集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坚持“外引”优秀人才与“内培”本土骨干同步发力,2023年该乡吸引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挖掘民间文艺人才5人,评选“罗集好人”“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优秀典型模范10人,为乡村振兴工作“续航”提供人才支撑。按照“一约四会一队”工作机制,要求全乡15个村动员五老乡贤、退休干部等人员参与本村一约四会和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理论宣讲、典型宣传、志愿帮扶等工作形成辐射带动作用,营造“家家争做典型,人人都讲文明”好风尚。(李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