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城北镇:三强化把农家书屋打造成村民的“文化粮仓”

编辑:吕梁 来源:六安新闻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12-11 09:35:39 【字体:

  农家书屋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阵地,正逐渐成为满足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粮仓”,为广大居民提供了良好的阅读条件和追逐梦想的机会。近年来,为提升文化服务效能,把农家书屋建设成为有书读、有人管、有活动有吸引力的“文化加油站”,城北镇多措并举,强化让农家书屋“动起来”“用起来”“活起来”,取得显著社会效益。

  强化规范化建设,把农家书屋“动起来”。“要想富口袋,先要富脑袋”,随着六安市2023年度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配送的完成,根据群众需求书屋中补充了更多关于普及农业知识、传授种植养殖技术的“实用型”书籍,越来越多的农民走进农家书屋“取取经”。

  “以前种地是靠天吃饭,现在种地是靠技吃饭。”鲍兴村经营着自家小型种植园的王大伯说。“我虽然有十多年种地经验,但想要真正发展好种植产业,还是得懂技术、懂管理,我有空的时候就到我们村农家书屋翻阅农技类书籍,通过学习,不仅技术提高了,思路开阔了,收入也增加了。”

  为了打通农家书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城北镇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一项文化惠民工程来抓,全镇13个村都建起了农家书屋,统一配备了书柜、桌、椅等基础设施,并不定期充实各类种植养殖技术、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和劳动技能的书籍。现在的书屋已成为贫困群众实实在在的“文化粮仓”和学习科学技术的“黄金屋”。

  强化多载体推进,叫农家书屋“用起来”。城北镇里的农家书屋大部分都是就着村部现有的闲置房屋改建,书屋与农户家比邻,几步路的脚程就能到,书屋备齐了饮水机、毛毯、常用药品等等。走进屋内,书籍的墨香伴着清风扑面而来,崭新的课表张贴在墙边,长笛、口琴、尤克里里等各类乐器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

  每逢节假日,农家书屋里由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就会为到农家书屋里学习的孩子们进行科普知识宣传,教授乐器演奏,让农家书屋成为孩子们校外的“兴趣课堂”;书屋内还会结合读书日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邀请家长和小朋友一起挑选书籍、一起阅读,鼓励孩子和家长,如鲍兴村开展的“百善孝为先”文化学习活动和五星村开展“午间一小时——五星悦读圈”读书阅读活动都旨在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发现读书的乐趣,加深亲子间感情,以好家风来支撑好的社会风气。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和学校、家庭一起共同承担好教育责任。这也是我们城北镇农家书屋优化文化阵地功能,为民办实事的一项具体举措。”城北镇文化站负责人说到。

  强化聚合力提升,让农家书屋“活起来”。“学党史,悟思想”,不仅是砥砺初心的“必修课”,更是提振精神的“动力源”。城北镇以各村农家书屋为依托配置红色书籍,将党的思想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农家书屋提升工程三者深度融合,开辟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强化党性思想教育氛围,将农家书屋变成“党员充电站”“红色影馆”,充分发挥农家书屋“思政课堂”作用。

  同时,城北镇由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组建起一支“党史宣讲”志愿服务队,引导、组织群众阅读红色书籍,激发全民爱国爱党热情。农家书屋也会定期开展红色主题宣讲活动,志愿者们采用演讲、朗读等传统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将党的理论政策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农家书屋小阵地,精神文明大粮仓。只有让农家书屋“活”起来,才能让群众“精神粮仓”“富”起来,从而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下一步,城北镇将继续坚持从农村实际和群众需求出发,让农家书屋继续“大显身手”,成为百姓需要的农技培训班、知识大课堂、思想加油站,为乡村振兴增添文化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