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到一线办实事解民忧
——舒城县扎实推进主题教育
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服务,群众诉求即时上传,民生难题“马上就办”。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舒城县以“四下基层”制度为抓手,推动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增进民生福祉,筑牢幸福之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畅通诉求渠道 反馈问题有回音
“小区有乱扔垃圾现象,对楼内居民造成困扰,建议加强管理。”“楼道过道灯经常损坏,希望物业彻查原因。”近期,舒城县多个住宅小区设立了“回音墙”,给居民反映问题、表达诉求提供了渠道。
“‘回音墙’帮助我们发现问题,也督促我们解决问题,”安天幸福里小区物业张经理说:“我们以活动为契机,将居民发动起来,共同提建议、想办法、解难题,打造宜居家园。”
为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得落实,舒城县发挥社区党建引领作用,由小区党支部同业委会、物业公司一道,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会商分析,共同协调解决。目前已解决问题351个,回访满意率100%,召开小区联席会议16场,现场收集问题42个,目前已全部解决。同时各小区对已解决的问题及时公布,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推动问题有效化解。
开展下访走访 主动服务有保障
“这几天,我家库房上出现了一个蜂窝,马蜂到处飞,周边住户又多,非常危险!”面对走访入户的张母桥镇村干部,程大爷急切地反映道。
在张母桥镇村干部的协调下,很快,派出所民警就穿着防蜂服赶到现场,小心摘下蜂窝,消除了安全隐患。“抓好平安创建,要从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张母桥镇综治办主任张德保深有感触。
今年以来,张母桥镇每月组织干部对辖区居民进行一次全覆盖上门走访,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全面摸排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分类建立清单台账,做好问题研判交办,推动事项有效办理。截至目前,张母桥镇收集并办理群众反映的诉求、矛盾850件。干部下基层活动,让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增进了干部对群众的感情,解决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开展调查研究 解决难题有方法
春秋乡万善村位于舒城县“四大名山”之一的春秋山脚下,境内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历史厚重,但饮水问题一直是当地居民的“心病”。
为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春秋乡组织联系村班子成员、包村干部会同万善村两委及部分党员一道,下沉到李庄、塘拐、方庄、中庄几个村民组,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剖析问题根源,谋划解决方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并经过与春秋塘水厂多次协商,该乡最终确定了解决方案,由政府立项、春秋塘水厂负责施工,总投资40多万元,在万善村进水主管道上加装一个增压泵房,提高全村供水压力,解决群众最迫切的用水难问题。
春秋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抓好调查研究,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虑,把解决问题的好招实招提出来,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
创新治理模式 百姓说事有去处
近日,桃溪镇的“百姓评理说事点”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婆媳矛盾、邻里纠纷……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工作人员仔细归类,耐心记录,制定问题清单,实行闭环管理。
这是该镇“一站三中心”下沉村、街,结合“无事找书记——您来说,我来办”活动,开展的一项创新举措。活动中,工作人员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群众呼声,进行登记、梳理。对当场能够解决的当场予以解决,对当场无法解决的,做好解释和登记,安排相关部门或单位予以处理。工作人员还积极引导群众在法理、情理的轨道上解决诉求,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我们将‘百姓评理说事点’与辖区人民调解、平安建设等工作进行同部署、同开展,不定期组织政法干警、法律工作者、调解员到辖区“百姓评理说事点”蹲点驻守,听百姓说事,为百姓办事,请百姓评事,打造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桃溪镇分管负责人陶呈琳介绍说。
随着第二批主题教育的有序推进,舒城县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以为民服务实绩检验主题教育成效。“青墩”夜话、“庭院议事”一个个载体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畅通了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提高了为民办事的效率。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氛围日渐浓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提升,全县上下正朝着全力打造六安绿色振兴新高地、赶超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舒城的目标加速迈进。(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