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好“丰”光
又是一年农忙时,收割机往来穿梭、农民们奔波忙碌,在霍山县黑石渡镇的田野上,璀璨的金、热烈的红、葱翠的绿,交汇成一幅绚烂动人的“秋日百景图”。
稻谷飘香 “金色”丰景美如画
在黑石渡镇黄家畈村的田地里,两台小麦收割机往复作业,收割、脱粒、秸秆粉碎、稻谷装车,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朱义明是村里有名的农机手,此刻正熟练地驾驶着一辆收割机,“我们村共种了900多亩水稻,目前已经完成790亩收割。”朱义明说,他们自9月初开始头茬收割,现在正在加快抢收,为秋种工作做好准备,促使来年丰产。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近年来,黄家畈村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流转土地600亩,采取稻油(麦)轮作的模式种植粮食作物。“时下正是水稻收割季,又恰逢天气晴好,水稻成熟一块、我们收割一块,确保颗粒归仓。今年我村水稻长势喜人,硕果累累,亩产高达1300斤。”望着金黄饱满的稻穗,该村党支部书记郑华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红衣”助农 志愿服务暖民心
“农机怎么保养?水稻怎么增产?”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近些年,种田老手们遇到新的烦恼。
“这台机子得加点润滑油,不然磨损大。”“小麦播种量25-30斤,迟播种量就要增加,播后打好封闭除草,开好三沟……”王瑞祥是镇上经验丰富的农技专家,田间地头里,村民们你一言我一句地抛出问题,他一边低头忙活,一边用通俗干练的语言为大家逐一解答。“原来如此,前几年我们种田全靠老经验,产量总是上不去,大家都愁得很!还好有你们送技术来了。”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连连点头称赞。
2023年以来,为确保粮食稳产增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黑石渡镇以“红衣助农”志愿服务项目为抓手,深入挖掘农业技术、农机器械等专业人才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帮助农户解决种植难题,助力产业发展。
除了为村民们普遍关心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作物品种选择等问题提供科普服务、现场教学外,志愿者们还深入田地,帮助有需要的农户们采摘收割、搬运晾晒,用贴心的志愿服务,让“红马甲”成为田野里的靓丽风景线。截至目前,该志愿服务队通过入户指导、发放科普资料、代购代运种子化肥等形式,为全镇200余户农民送去农技服务,举办惠农政策讲座10余次,惠及群众2000余人。
不误农时 秋种“绿意”盼来年
秋收如火如荼,秋种一刻不误。灭茬、旋耕、开沟、施肥、播种……天刚蒙蒙亮,黑石渡镇戴家河村的农户们已经开始挥汗如雨,各自忙着手里的活计,一派繁忙景象。
90后的叶昌运是戴家河村的一名村干部,连日来在田地里的奔走让他晒得黝黑,但脸上却不见丝毫疲惫。“村里早早谋划今年的秋种工作,提前做好群众工作,完成稻田开沟排水等相关事宜,为播种工作做足准备。”叶昌运介绍道,9月底以来,该村严格按照上级部署安排,将秋种任务落实到组、到户、到人、到地块,全力保障秋种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现在我村已高标准完成300余亩油菜直播任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油菜移栽、直播油菜后期管护以及小麦播种工作,确保来年增产增收增效!”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厚云信心满满。
近年来,黑石渡镇立足“仙蔬小镇”发展定位,始终坚持把粮食安全当做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坚持“种足种满”“应种尽种”“种好种优”导向,狠抓精耕细作和关键技术推广,持续推进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稳定提高粮油种植综合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炊烟袅袅,稻谷飘香,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微风轻拂,翠绿的油菜苗摇摆出勃勃的生机,在秀美山水的倒映下,编织成黑石渡镇最美的“丰”光。(刘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