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民心 见行动】为民办“食”事 暖胃又暖心
“开饭啦!”9月6日临近中午,叶集区洪集镇牌坊店村老年助餐点飘出阵阵饭菜香。不少老人陆续赶来,准备就餐。
老年助餐服务是我省十项暖民心行动之一,为扎实推动工作走深走实,今年以来,洪集镇充分发挥“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作用,全面摸排并建立全村年龄60岁及以上老人用餐需求台账,并依托集体场地,在牌坊店村、回民社区分别设立老年助餐点,专门为辖区独居、低保以及高龄老人等提供助餐服务,并为不同年龄段的老人提供相应的助餐补贴,用一餐饭的温度,让老年人“暖胃”又“暖心”。
走进牌坊店村老年助餐点,室内宽敞明亮,桌椅摆放整齐,空调、电视、音响一应俱全。十几个老人分坐桌前,喝喝茶、聊聊天,很是惬意。上午11时,厨房准时出餐,当天准备的是冬瓜烧肉、清炒豆芽、炒南瓜杆、紫菜蛋汤,才出锅的菜品散发着诱人的光泽,扑鼻的饭菜香更是让人食欲大开。拿好餐盘,盛上饭菜,老人们边吃边唠。
“人老了,动作不麻溜,还老是忘了关火关电,直接到助餐点来吃,省事。”张圣炎老人一边吃着可口的饭菜,一边拉着家常。“有荤有素,每天还不重样。”同桌的老伴刘永秀接上话茬,“好吃还不贵,也不用再洗洗涮涮,俺们这些‘老家伙’感觉怪好呢。”
张圣炎和老伴家住牌坊村藕塘组,距离助餐点只有2里路,别看他们今年都已经81岁了,但身体还很硬朗,每天中午一到饭点,骑着电瓶车就往助餐点来。“一荤两素,除去政府补贴,一顿饭只要6块钱,天热的时候还能提早来吹空调,比自己在家烧省事多了。”张圣炎说。
“这个助餐点是由村里的‘群众议事厅’进一步改造提升的,今年5月开始运营,主要覆盖牌坊店村、桥集村、六口塘村三个村的老年人。”牌坊店村党支部书记黄乾兵告诉记者,“群众议事厅”面积大,配套设施也齐全,在为群众提供就餐服务的同时,还能播放新闻、影片等,让老人在舒适的环境中愉快就餐。
除了堂食,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助餐点还结合“无事”找书记大数据平台,利用“一键呼叫”功能,实现一键点餐,由网格员送餐上门。“价格方面目前每份10元的套餐,老人只需花费3至5元,其中的差价,都由镇、村补贴。”黄乾兵介绍,不仅如此,村里还鼓励并支持企业老板、种粮大户等社会力量通过捐款捐物、投资运营等方式参与助餐点建设。“我们的冰箱、油烟机等电器都是爱心人士捐赠的,日常的大米消耗也由村里的种粮大户承担。”顺着黄乾兵手指的方向,记者在助餐点的一角看到了滚动显示的捐赠榜,上面详细记录了爱心企业和个人的捐赠信息。
“老年助餐服务是关系老年人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要做就要做好。”洪集镇党委书记张彬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为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该镇还在搭建老年助餐服务系统优化就餐流程的基础上,着力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支持助餐点利用非就餐时间拓展服务内容,常态化组织开展防范诈骗、用电安全、智能手机使用、养生等培训,举办义诊、公益电影、文娱等活动,将老年餐桌发展为“书桌”“茶桌”“棋牌桌”,以细致服务真正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衣食无忧身体闲,党的政策润心田。欣逢盛世年已迈,好想再活几十年。”现如今,当地流传的一首打油诗,道出了老年人满满的幸福感。(记者 李珊珊 齐盈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