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要求、“六破六立”——我们在行动】服务双循环 聚焦高质量 推动六安商务经济快速发展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马同明
自开展“五大”要求、“六破六立”大讨论以来,市商务局紧紧围绕市委书记叶露中《关于六安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去的再调研再思考》,深入开展学习研讨,将大讨论与商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聚焦“质量、速度、位次、激励项”,增强争先进位意识,保持争先进位斗志,加快推进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滋养性工程。
“六破六立”其中一条,是“破除‘重内轻外、自我循环’的封闭观念,树立向海而兴、借船出海的开放意识”。作为商务主管部门,我们要统筹商贸流通和外经贸工作,主动融入和服务国际国内双循环,聚焦目标任务,抓实重点工作,凝心聚力,拼搏进取,力争202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进出口增速高于全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以上,以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来检验大学习大讨论成效。
内循环方面,在扩大内需上下功夫。一是促消费。印发《“徽动消费 乐享六安”月主题促消费方案》,举办2023皖西汽车博览会、“徽动消费购车畅游”汽车促消费、2023啤酒龙虾节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市县联动,计划发放汽车、文旅、普惠类消费券6900万元,目前已经发放和正在发放消费券3356万元,极大带动了全市消费品市场恢复。二是育主体。围绕电商、综合体等市场主体,组织申报纳限,目前已申报月度纳限企业37家,全年力争新增限上主体240家。组织3家商贸企业申报中华老字号,目前全市已有中华老字号2家,安徽老字号20家。三是造场景。拟定《六安市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送审稿)》,依托啤酒龙虾节等餐饮促消费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打造夜间经济消费场景。目前,已举办啤酒龙虾节活动15场次,发放消费券500万元,拉动消费3580万元。抢抓与上海对口合作契机,举办上海“五五购物节·六安周”活动之后,年底前我市还将举办国际羽绒博览会和叶集定制家具博览会,助推会展经济发展。四是建体系。指导金寨县完善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储备项目库,指导舒城县、霍山县筹备申报2023年县域商业体系示范县。大别山电商产业园成功申报国家电商示范基地,裕安区、金安区获批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区,三十铺镇获批省级农村电商亿元强镇。
外循环方面,在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上下功夫。一是开拓国际市场。结合“徽动全球 万企出海”活动,组织20多家企业赴美国、泰国等地参展,意向订单4300万美元;组织56家企业参加广交会,设展位95个。二是降低物流成本。我局联合市交通局、发改委、六安海关、火车站、中外运安徽公司等单位,建立铁海联运工作专班,保障联运货物运转流畅。1—7月,铁海联运运输量近1000个标箱,是去年同期的3.8倍,外贸企业物流成本降低了1200多万元。三是优化外贸服务。制定出台《六安市外贸“优服务、降成本、扩总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帮助企业开展银企对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外贸业务宣讲培训,截至目前已开展培训15场,参训人数300多人。四是强化外资招引。与发改、经信、投创、外汇等部门会商,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促进外资招引协调联动;压实工作责任,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县区,落实到月份,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跟踪服务外资项目,对拟到资、拟签约落地外资项目开展摸排,共摸排对接项目14个,年度拟到资2359万美元。1—7月已到资1429万美元,增幅1.9倍,居全省第一方阵。制定万企百团出海行动方案及支持政策,推动企业出境开展外经贸活动。五是推广自贸经验。制定自贸区联动创新片区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和三年工作计划,加快推动自贸联动区国家改革试点经验和省级创新成果的复制推广工作。截至目前,对于278项国家改革试点经验成果和44项省级创新成果,我市复制推广率均实现了可复制项的100%。
下一步,商务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将继续贯彻“五大”要求,做到“六破六立”,以“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紧迫感和“力争上游”的主动性,进一步拉升标杆,创先争优,持续推动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六安绿色振兴赶超发展贡献商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