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桃岭乡:“林长制”做强林业产业 赶超绿色振兴
“当好一方林长,守护一方生态,发展一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位于金寨县城西南部,梅山水库上游的桃岭乡。辖区面积17.9万亩,山场面积12.8万亩,林地占全乡总面积的71.5%。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宜发展以茯苓、天麻为主的林下经济。该乡党委、政府结合本乡资源,顺应群众发展需求,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茯苓、天麻为主的林下经济,带富了一方群众,成为金寨县茯苓、天麻类生产重点乡之一。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多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林下经济业作为“生态立乡、产业兴乡”的重要产业来抓,提升到“强乡富民、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政治高度,建立以乡书记、乡长为乡总林长的层层林长制度,乡总林长徐超书记深入一线,多方联系企业,宣传桃岭,积极开展企业引进。乡总林长陈茂娟深入山林,开展巡林,指导林农生产,督查质量管理。乡村两级级林长一方面指导群众生产,一方面积极为林农企业提供服务,为该乡林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支撑。
二是加大扩容增量,夯实种植基础。桃岭乡现有森林面积12.8万亩,其中适宜发展以茯苓、天麻为主的林下经济针阔混交林面积10.9万亩,主要分布在梅山库区沿线六个村。长期以来,该乡坚持项目优先,倡导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引导、鼓励农户利用自家山场及林木采伐剩余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乡发展林下经济林地总面积6.45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1990.6万元,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民人数4290,来自林下经济的年人均收入663元,为该乡绿色林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提高培训质量,达到高产优质。桃岭乡境内以沙壤土为主,适宜发展以茯苓、天麻为主的林下经济(菌药产业),历史上是有名的茯苓、天麻之乡。为提高产品品质,提高菌药产量,该乡依托乡内的金寨县金山寨食(药)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并邀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科技部科技特派员、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人大代表、搬不走的土专家杜方平,对照不同立地条件,常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培训,并提供一系列技术服务,使全乡广大林农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能,增加农民就业能力,林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逐年提升,全乡林下经济蓬勃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食用药菌之乡。
四是引进科技创新,加强科研交流。为切实提升桃岭乡以茯苓、天麻为主的食用菌药林下产品品质,加强与高等院校开展技术交流,积极邀请专家入住村乡,结合乡村振兴农民技能培训,开展生产技术讲座,增加农民就业能力。先后在桐岗村、金桥村、赵院村、高湾村等多次开办培训班,受教育农民1420余人次。利用金寨县金山寨食(药)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主体,联合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农业大学,通过历年的潜心研究和对比实验,获得并发布实施了地方标准《英神栽培技术规程》(DB 3415/T 17--2021),《天麻栽培技术规程》(DB 34/T 2682--2016)等,并获得了多项专利和研究成果,多次受到省、市林业科技部门的指导、观摩、赞赏,从而强力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推广使用,使得困扰多年的林产品品质参差不齐,经营粗放、单一,群众收益少的现象得到根本解决,全乡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信心大增,为该乡赶超绿色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广招商家企业,深化产品加工。桃岭乡立足本地丰富的食用菌药资源,积极引进深加工企业,培育新型龙头企业,加快食用菌药品新产品的研发。良好的品质,吸引宛西制药在桐岗村建立生产基地,采取订单式生产方式,“农户+订单+企业”的模式,使得林农放心大胆发展生产,企业同时获得足够的生产原料,实现林农和企业双赢。安徽三德中医药发展有限公司在桐岗村成立金寨桐福茯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立足现有的资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开发新产品,全面提高产量和质量,新研发的茯苓饼干、茯苓饮料和茯苓酒等产品畅销全国,不仅提高了本地资源的价格,通过深加工,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使企业进得来、有效益、有发展。
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有3家林业产业企业入住桃岭乡,各企业原材料充足、工人满员、市场前景好,运作良好,为当地群众提供120个工作岗位,不仅解决了当地不能外出打工的闲置劳力,也解决了群众出售产品难的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