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区“135”工作法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今年以来,裕安区把抓牢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头等大事,以“135”为抓手,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聚力一个目标: 粮食安全考核连续五年获得全市第一。今年将严格落实市下达粮食播种面积116.41万亩、产量9.02亿斤的年度任务目标,坚决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抓实三个重点:一是扩面积。全区小麦收获面积29.8万亩扩种油菜面积达17.53万亩。在全区88万亩单季稻的基础上,发展再生稻面积3万亩,玉米8.2万亩,豆类面积4.5万亩,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00亩,落实夏种面积101.64万亩。二是提单产。完成3个5000亩以上、19个1000亩以上的优质专用粮食示范片建设任务,打造苏埠镇千亩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精耕细作示范点。建立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点11个,建设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示范片2个。成功举办全区水稻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三是增效益。持续推进3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生产基地建设,推动粮食类绿色食品认证数量达28个、有机认证数量1个,创建了“鑫源”和“粒香润”皖美农品粮食品牌2个,乡土特产大米企业2家。推动粮食传统企业发展到23家,粮食加工业总产值43亿元。
强化五项保障:一是强化农机补短板促提升。完成水稻栽插面积59.05万亩,占全区水稻面积的67.1%。重点支持区域性农机“三中心”建设,推动全区育秧中心发展到28个、插秧机保有量达555台,粮食烘干中心发展到14个、农机服务中心16个,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89%以上。二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基础。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9万亩,占项目区耕地面积91%。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74.7万亩,占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74.1%。三是推进规模经营扩增量。全区50亩以上种粮大户达2337家,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65.75万亩,流转率61.22%; 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4007名,家庭农场2305家,合作社1430个。四是推进社会化服务强带动。全区涉粮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176个,开展以小麦、水稻等生产为主的全程农业生产大托管面积6万亩。五是落实惠农政策增动力。推动落实“育秧贷”“插秧机专项贷”892.63万元;投入5310万元,保障农机“三中心”建设;投入1291万元,开展社会化服务作业补助。今年已兑现种粮类补贴资金1.25亿元。(李修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