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巧用“加减法”为民办实事
为强化党建引领,提高社区基层治理能力,更好的为民办实事,清水河街道巧用“加减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党员群众齐参与,为社区治理优势做“加法”。按照“一抓实两促进”有关工作要求,发挥小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吸纳共建单位、社区党员、志愿者、业主委员会、网格员、物业等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依托“红色星期六”“便民接待日”“全员清洁日”等活动,借力共建单位优势资源,社会组织专业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党员“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形式丰富的便民活动;坚持打造“一社区一品牌一特色”,以“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居民得实惠”为目标,形成了9张名片,盘点社区共治资源,摸准群众需求,细化服务项目清单,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要事共商、实事共办的服务体系。
设立便民服务驿站,为增强居民幸福指数做“加法”。专门划定区域设立社区便民服务站,为居民提供爱心雨伞、老花镜、放大镜、助听器等便民设备;建立“暖蜂驿站”,为外卖小哥、环卫工人提供歇脚处,放置了冰箱、微波炉、饮水机、充电宝,沙发、茶几等供他们免费使用和休憩。利用小区党支部阵地资源,打造红色共享空间,发动居民将家中闲置图书、玩具、工具箱、生活物品、文体器材等捐献出来,放在小区党支部,供有急需居民借用。解决了很多居民,为打一个孔需买一部电钻,因一次受伤而买一张轮椅的浪费。
梳理社区服务事项,为方便居民办事做“减法”。街道结合实际,梳理出64项为民服务事项,其中直办事项13项,代办事项34项,指导办事项17项,涉及公共服务、卫生健康、就业社保、民政救助、退役军人等服务。社区大厅对所有的为民服务事项进行公示上墙,具体项目所需材料、时限在各个服务窗口进行公示,让居民一目了然。借助触摸查询一体机,方便群众查看,大大缩短了居民办理事项的时间,简化了办理事项的程序。
畅通居民诉求途径,多元化调解为矛盾化解做“减法”。畅通上门走访、“业主接待日”集中倾听、开门接访、网格收集、上级反馈等五种渠道,收集问题。各社区着力促进党务、居务、警务相融合,以党代表活动室和警务室的多元化调解室为议事协商阵地,整合司法所、派出所、城管大队等力量,现场解决问题。利用公共空间设立“微心愿”板块,广泛收集民情民意,梳理后召开楼栋自治会议,将问题解决在楼栋里。目前,心愿墙演变成了居民的“解忧杂货铺”,共解决各类问题50余件。(谢轻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