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集镇:四有四必“板凳会” 架起干群 “连心桥”
近年来,徐集镇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民服务解民忧”目标,推行“板凳会”制度,推动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共同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架起了党群服务“连心桥”,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有问必答,政策宣讲零距离。徐集镇将“板凳会”作为政策宣传的阵地,把学习课堂从室内搬到室外,改变传统的党员群众坐在会议室集中学习的形式,变“上学”为“送学”,以群众听得懂的宣讲方式,积极向党员群众推送党的方针政策、党建知识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时事,不断为党员学习注入活力。结合乡村振兴、文明创建、基层治理、“重畅决”专项行动等重点工作,从小角度展现大道理,从小讲题解析大政策,从小平台发挥大作用,让群众对当前政策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今年以来,召开“板凳会”100余场次,开展政策宣讲50余次。
有事必办,建言献策聚民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改变以往群众“上门办事”,将“板凳会”与基层治理紧密融合,搭建干部群众协商议事平台,让群众的大小事一一找到“落脚处”,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化解。明确“板凳会”由党小组长或村民组长牵头,根据群众需求在组片群发布议题,大事小事总能在大家的参与表态中得到有效解决,通过“板凳会”对基层事务进行协商,充分发挥基层自治作用,提升人民群众参与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今年以来,通过“板凳会”收集意见建议200余条。
有困必帮,共商共议解民忧。坚持“群众提议、共同商议、共同决议”的原则,有效整合多方力量,就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面对面进行交流,一对一进行解答。“板凳会”不限主题,只要与群众息息相关的事项,从基层治理到乡村振兴、从道路故障到路灯维修、从矛盾纠纷到征兵入伍都能作为议题,由群众自主选择议事时间和地点进行讨论。对于“板凳会议”中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村召开两委会协商解决,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今年以来,徐集镇通过“板凳会”化解了高标准农田整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难点问题10余件。
有诉必调,倾听民意促发展。本着“有事好商量、群众事群众定”的原则,实行群众诉求“项目式”销号管理。参会人员在会上提出或村民直接提出的问题,大家共同讨论商议。根据讨论商议情况,实行问题诉求销号式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分类梳理“板凳议事会”上收集的问题和意见,将推进、落实情况于每月底在村务公示栏上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今年以来,通过“板凳会”化解各类矛盾问题150余件。(王德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