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党建引领大托管,乡村振兴谱新篇”社会实践团队赴霍邱调研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如何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7月15日至7月20日,合肥工业大学“党建引领大托管,乡村振兴谱新篇”社会实践团队,赴六安市霍邱县马店镇五岗村、河口镇朱塔村、长集镇柿园村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当地乡村农业生产大托管发展现状,调研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党建引领,为民办实事
在五岗村,村党支部举办的“重阳叙话”活动成为新老干部之间交流的纽带,拉近了大家距离,也提升了党组织凝聚力。“‘重阳叙话’就是村委买点瓜子糖果,请退休的老村干部座谈叙话,让他们针对乡村发展提提建议,向年轻干部传授基层经验。” 五岗村刘国言副书记在访谈时说,退休老村干部有几十年基层工作经验,能发现村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村两委也会认真聆听、积极采纳。
“村委会成员每周不定时去到各村民组,找个敞亮的地方,板凳一拉,我们与村民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朱塔村组织委员张厚萍说。板凳会搭建起双向沟通的桥梁,村民进行民意反馈、参与对村集体未来规划的探讨,村两委也能够及时传达村务信息、面对面宣传防范诈骗溺水等各项政策,使其成为倾听村民心声最接地气的交谈方式。同时,板凳会另一重要功能就是调解矛盾纠纷,将村民间的矛盾通过面对面沟通的方式化解在基层。
一路走一路看,一边记一边想……实践团队成员不仅看到了乡村的发展变化,也深切感受到,基层干部党员不是抬头说,而是低头听,心中有村民,身上有村气,才能够更好的为民办实事。
创新模式,拓宽致富路
在实践调研中,团队以土地为起点,走访三个村15个村民组60余户村民,深入了解村集体经济、土地大托管的发展现状。
五岗村积极盘活现有土地资源,先后整合农户土地3600余亩,每300亩设置一位田间管理员,按照亩产标准对其建立奖惩机制,切实提高田间管理效率。“我们把土地流转给村集体,自己当‘甩手掌柜’,在家坐着就能获得土地收益嘞!”五岗村下楼组村民张大树高兴的说。五岗村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土地“零碎化”、农业生产“低效化”等问题,通过企业化管理、专业化经营,实现农户、集体经济双增收。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唯一的资源是土地。”朱塔村党支部书记肖文强在访谈时说。近年来,朱塔村依托良好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优势,带领村民创新实施“稻虾共养”产业,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粮虾双赢”的新“丰”景,建立水稻新品种观摩试验园区,打造产业振兴共同体,助推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朱塔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21年的20万元跃增为2022年的100万元。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走访五岗村村民。
科技赋能,绘美好画卷
“绘好乡村振兴美好画卷,需要搭乘‘科技赋能’。”五岗村合作社理事长刘国军在访谈时说。团队成员了解到五岗村打造了一支专业化的无人机队伍,培养专人学习无人机打药施肥技能,不断探索农业现代化新型合作模式。通过走访,团队成员也了解到,如今各村通过机插秧、无人机打药等,有力地提升了种植效率,降低了劳动及成本。
在访谈霍邱籍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李方圆时,她说:“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从宏观层面上,党组织要瞄准方向,规划好,布局好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从微观层面上,各级党委干部要以身作则,结合当地特色发展特色产业,招商引资,打造全产业链条。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
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霍邱行活动中,实践团队队员学习到了丰富的农业知识,也激发了他们作为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大舞台的壮志,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昂扬的姿态追逐青春梦想,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吴津、沈冉、焦缨雯)

图为五岗村无人机在田间施肥场景。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走进柿园村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实地了解。